笔趣阁

兰柔文学>钢轨寿命多长 > 第19章 暴雨中的沉降报告(第1页)

第19章 暴雨中的沉降报告(第1页)

锈蚀的钢轨与沉默的雨针

雨,像一根根淬了冰的钢针,穿透浓得化不开的夜雾,狠狠扎在冰冷的钢轨上。每一次撞击都激起细微的、带着铁锈味的白烟,那是雨水与金属急速反应的短暂升华,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林野抹了一把全站仪目镜上的水膜,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到心脏。显示屏在雨幕中亮着,红光如同凝固的血,映得他年轻的脸庞忽明忽暗,写满了疲惫与焦灼。

x轴位移:+2。7mm

Y轴位移:-3。1mm

沉降速率:0。18mmh

数字在跳动,像催命的鼓点。林野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深吸一口气,带着铁腥味的湿冷空气灌入肺腑,让他几乎要窒息。这不是普通的雨夜巡查,这是与死神赛跑。

“G1372+500区段累计沉降超3mm!”林野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嘶哑,带着绝望的颤抖。他冲着对讲机嘶吼,试图穿透雨幕和夜雾,让那声音抵达值班主任的耳中。然而,回应他的,不是焦急的询问,而是一阵从对讲机里传来的、带着浓重烟嗓的冷笑。

“进口仪器都测不准,你这破铜烂铁逞什么能?”是陈大奎,那个工长,一个油滑得像泥鳅的家伙。

林野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指节发出轻微的爆豆声。他猛地转身,目光如刀,想看穿这夜色,看穿陈大奎那套永远无懈可击的官僚逻辑。这台南方测绘NtS-372R,是他亲手从库房里翻出来的。服役已经超过十年,外壳上布满了磕碰的痕迹,像一道道陈年的伤疤。它的标称精度是±2mm,而在《工务段防洪细则》里,明明白白写着监测精度必须≤1mm。这意味着,这台机器,从它被林野从角落里拖出来开始,就注定无法完成它的使命。

更讽刺的是,上个月设备科出具的验收报告,却堂而皇之地写着:

仪器编号GL-211:

标定精度:±0。8mm(合格)

保养状态:甲级

林野记得那天的场景,像一根生锈的钉子,牢牢钉在他的记忆里。设备科长,一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拍着陈大奎的徒弟张明的肩膀,笑得慈祥:“贤侄,技术比武用这台,段里脸面要紧。”张明,那个总是挂着谄媚笑容的年轻人,连连点头哈腰,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得意。而那台真正达到甚至超过精度要求的徕卡tS60,那台价值不菲、操作界面流畅得像丝绸的精密仪器,此刻正在三百公里外的市局技术表彰会上,作为“先进科技成果”的展品,蒙着一层薄薄的、象征荣誉的灰尘。

林野当时就站在旁边,手里攥着那份验收报告,指节发白。他看到了科长眼角不易察觉的闪躲,看到了张明递给科长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时,两人心照不宣的眼神交流。他什么也没说,因为说了也没用。在这个系统里,沉默有时是唯一的生存方式,但林野今天,却无法再沉默下去。因为那些数字,那些代表着地壳在雨中悄然移动、铁轨在脚下缓慢下沉的数字,正在逼近灾难的临界点。

“手动复测!”林野甩掉身上那件被雨水浸透、重得像铅块一样的雨衣,像一头被激怒的豹子,扑向还在微微震动的钢轨。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打了个寒颤,但他顾不上了。道尺,那冰冷的、带着金属寒气的测量工具,被他用力卡进了轨缝。就在他俯身,眼睛几乎要贴上尺面,准备读取那个可能改变一切的数据时,一只沾满泥浆的雨靴,带着不容置疑的蛮横,碾在了道尺的尺身上。

“滚开!”陈大奎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浓浓的恶意。

“规章第7条:非智能仪器数据无效!”陈大奎指着林野那台老掉牙的全站仪,脸上挂着胜利者的冷笑,“你那破玩意儿测出来的都是虚数,段里早就定了,只有智能监测系统才能说话!”

林野猛地抬起头,雨水顺着他的下巴滴落,在陈大奎的靴子上砸出小小的水花。他看着陈大奎,又看了看被踩得微微变形的道尺,一股热血直冲头顶。就在这时,他脚边的泥水里,几片被撕碎的纸张漂了过来。是《异常沉降报告》,墨迹在冰冷的雨水里迅速裂开,变成一片片暗红的、像血痂一样的污渍。

林野的心沉了下去,但他突然,竟然笑出了声。那笑声在雨夜里显得格外凄凉,带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决绝。他看着泥水,看着那些破碎的纸张,看着陈大奎得意洋洋的脸,突然算清了这笔账。这笔在这个系统里,每个人都必须算,却又谁都不敢承认的账。

若按实上报

沉降超限扣500元+轨距偏差扣300元=800元

若隐瞒不报

事后追责扣2000元+刑事风险≥3年

工长选择的第三条路

诬陷巡查员谎报险情:扣当事人1500元

林野的视线模糊了,不是因为雨水,而是因为一种混合着愤怒、悲哀和荒诞感的情绪。他看到暴雨冲刷着道砟缝隙里半张残破的报告,隐约可见“超限”、“紧急”的

;字样,像一道道未愈合的伤口。他的虎口蹭过那湿漉漉的纸片,蹭破了皮,血丝混着墨迹,在雨水中缓缓流淌。

陈大奎看着林野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更加得意了,他弯腰捡起那半张报告,故意撕得更碎,然后扬手,让那些碎片像雪花一样,在雨中飘散。

“傻站着干什么?雨停了还得跑车呢!”陈大奎踢了踢林野的腿,“回去吧,小林工,别在这儿自作多情了。这破地方,塌不了。”

林野没有动,他只是看着陈大奎转身,那肥胖的身影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扭曲。对讲机里传来值班主任催促的声音,陈大奎扯着嗓子回应,声音里充满了对林野的蔑视和对领导的阿谀奉承。林野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但他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今晚的数据,就像那些被撕碎的报告一样,注定要消失在雨水中。

夜巡结束,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回到宿舍,林野几乎虚脱。他冲了个澡,热水冲刷着身上的雨水和泥污,却冲不淡心中的寒意。他坐在床上,看着窗外依旧没有停歇的暴雨,看着远处铁路线在雨雾中若隐若现的灯光,那些灯光像一个个巨大的、冷漠的眼睛,注视着这片被雨水浸泡的土地。

路过材料库时,林野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昏暗的灯光下,他瞥见陈大奎正站在门口,指挥着几个民工搬运着一箱箱印着“防汛专用”字样的木箱。箱子堆叠在一起,有些箱体因为搬运的颠簸而裂开了缝隙,露出了里面南洋水果艳丽的包装纸——那是森达项目工地上常见的“劳务慰问品”,一种廉价却包装精美的热带水果。

林野的心猛地一沉。防汛物资?森达项目?这两个名词组合在一起,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混沌的思绪。他假装系鞋带,蹲下身,悄悄往材料库里面看去。库管老李正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翻看着一本厚厚的记账本。林野借着微弱的光线,看到了几行被雨水打湿、字迹有些模糊的记录:

7月15日出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