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小心翼翼的把一朵朵银耳摘下,再轻轻放进背篓里,就担心手太粗,把银耳弄坏。
摘完银耳之后,林笑儿又带大家去看了那片黑木耳,“等空闲些,我们再来摘。”
大家看到这么多黑木耳,再次目瞪口呆,所以他们家笑儿,不仅是动物喜欢,这些植物也很喜欢她吗?
这么多好货,怎么就他们家笑儿能发现,看向林笑儿的眼神又崇拜了些。
玉米糖水没了,在卖玉米糖水的最后一天,叶晴他们都跟客人说了玉米糖水暂时下市,明天起上新的银耳红枣羹。
也算是为新品提前打了个广告。
八月初八,良辰吉日,宜嫁娶。
林玉溪三媒六聘正式把叶晴娶回林家,喜结两姓之好。
叶晴在糖水摊子帮忙都是有工钱的,还没嫁过来总不能白帮忙,工钱攒着便做了嫁妆。
谈婚论嫁时,林家给了叶晴二十两银子的聘礼,还有银手镯、银簪子之类的首饰,一套全新的嫁衣,这在村里来说,已经是厚礼一份,叶晴也很满足。
叶晴在出嫁前三天就回了自己家里,林笑儿陪着未来大嫂一起住在城里叶晴家里。
“叶姐姐,以后你就是我嫂子了,但是没嫁给我大哥前,你就是我朋友,这是我给你的添妆礼,你收着。”
林笑儿拿了一只城里银铺买的桃花银簪子、空间里拿出来的一串珍珠手链、一块巴掌大的小圆镜和十两银子给叶晴,还有一盒胭脂水粉一支眉笔。
“笑儿,这怎么行,已经给了很重的聘礼,我怎么还好拿你的东西。”叶晴忙推脱。
“叶姐姐,你别跟我客气,收着就是,以后这些都是你自己的私房钱,留着自己傍身的,可别给我大哥花了去。”林笑儿同叶晴打趣。
在这世界上,叶晴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家人,小时候就失去父母,阿爷阿奶把她拉扯大,阿奶在他八岁的时候也病逝,然后她还没成亲,阿爷又病逝,只留她一人。
阿爷一辈子省吃俭用,也只给她留下了城西的小院子,虽然是城里的房子,但是小、地段也不好,值不了多少银子。
这段时间她吃住在林家,知道林家是个好的,林玉溪也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男人,他们不是盲婚哑嫁,而是彼此熟悉,互诉衷肠,互通心意。
“笑儿,以后我会对你好的。”
笑儿一片好心,还是以她朋友的身份给她送的礼物,她决定不再推辞,不过心里也下定决心,以后对笑儿会更加好。
“叶姐姐,你本来就对我很好呀,我知道的。你就放心嫁给我大哥,他要是对你不好,你跟我说,我让爹娘教训他。”
未来的姑嫂俩在房间里笑出声来,想起已逝家人的愁绪也渐渐消散。
林玉溪在八月初八一早,带着家里没有成亲的兄弟,拉了系着红绸的马车,在媒婆的指引下,风风光光把叶晴明媒正娶娶回了家里。
婚事办得极其喜庆,整个林家都笼罩在红色的氛围里。
村子里相熟了的村民,也拿着礼物上门吃喜酒。
【秋收】
新房里布置得更加喜庆,一套全新的木质家具整整齐齐摆放在新房里,都贴上了喜庆的红色喜字。
村里年轻的姑娘们陪着新娘子在房间里聊天,看着这么漂亮的家具,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她们成亲,一定也要有这样一套好看的家具。
没想到,林父的木工,在这场喜事里,竟然慢慢被人熟悉了起来。
成婚三天后,林玉溪陪着叶晴回门,俩人一起给叶晴去世了的爹娘、爷奶上香。
“玉溪哥,我想把这院子租出去,也能收些租金。”成亲之前对着林玉溪叫哥,成亲后也没有改口,一直这样叫着。
只是在俩人的房间里,夜深人静的时候,被林玉溪想着法子的忽悠她叫他“相公、夫君、好郎君”,出了房间,她是叫不出口的。
林玉溪没想到叶晴真的有这个想法,在之前,笑儿就跟他说过叶晴有过这种想法,当时笑儿给他的意见是劝说她不要把房子租出去,这院子,可是叶晴的唯一念想了。
“不要,留着吧,我们摊子每天都要用水,院子还在,我们直接来院子这里拉水也能方便些,反正我们家现在收入稳定,也不用你把院子租出去挣银子。”
叶晴也考虑过很多次要不要把院子租出去,心里很纠结,院子空着也是浪费,但是又怕租出去了,别人不爱惜这院子。
在丈夫的劝说下,打消了这念头。
新婚夫妻俩在叶晴家的院子里简单用了午饭,就回了村里。
家里办完喜事,仍旧忙个不停,开荒的开荒,种地的种地,摆摊的摆摊,做家具的做家具,读书的读书,充实得很。
“大哥,明天我不去出摊,我跟爹他们上山看看,山上那些粮食怕是都可以丰收了。”
“行,那你上山小心着些。”林笑儿也不是每天都去出摊的,林玉溪他们四个人也能搞定,有时候也叫上家里另外的人去。
最后是林笑儿和大堂哥二堂哥以及林父一起去了山上,牵着家里另一匹马上山的。
今天林玉山和林玉和便早起一些,坐着村里的牛车进城去了学堂。
家里还有两头牛,前些日子,林笑儿说要再买一头牛开荒,假装是进城里牲畜市场买牛,实际上是趁机又从空间拿了一头牛出来。
山上的玉米、芋头、各种豆类都成熟了,四人在山上接连忙了三天才把地里的东西全部收回来。
这三天几人都住在山上,反正他们的树屋还好好的在山上,是个很好的临时落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