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
李旦听自己开始寻死觅活,一脸无奈。
而一旁的李显则满脸讥讽,他可记得神迹说过在京龙政变的时候,自己同样是登上城楼,但是结果却和李旦大相径庭。
自己可是凭着三言两语就策反了逆贼,平定了叛乱,而李旦这个废物竟然要自尽。
【先天政变以唐玄宗李隆基的成功而告终,最后李旦交出了自己所有的权利。
唐玄宗李隆基终于不再是傀儡皇帝,大唐的权利终于回到了皇帝手中,可以说唐朝朝堂内部的动乱终于结束了!
虽然唐玄宗李隆基是真爱粉和黑粉都希望他早死的帝王,但就前期而言他的确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
*
秦
公子扶苏点点头,实事求是,前期的唐玄宗李隆基的确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
且安史之乱的种子已经早早埋下,爆发是迟早的事,只能说晚年昏庸的唐玄宗李隆基推动了安史之乱的进程。
*
唐高宗,唐
唐高宗李治听神迹说唐玄宗李隆基是众人都希望早死的皇帝,心里浮起一丝不安。
难不成自己这位皇太孙晚年做出什么糊涂事来??
但目前为止,唐高宗李治都非常看好李隆基,甚至因为李隆基这位好皇孙而打算立李旦为皇储。
李旦也听到了神迹这句话,心里咯噔一声,心道自家儿子不会做了什么混蛋事吧?
*
武周
武则天的关注点和唐高宗李治一样,最被希望早死的帝王,唐玄宗李隆基到底干了什么,竟被期望早死?
【好了,唐睿宗李旦咱们这就讲完了,前面咱们已经讲过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儿子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咱们也简单说过。
如何大家不介意的话,我还想再详细唠唠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颇为争议的皇帝。】
*
唐太宗,唐殿
唐太宗李世民对后世的李豫留有很深的印象,之前神迹只是简要的讲述了唐代宗李豫。
就神迹之前说的那些事而言,李豫算不上明君,但是李豫面对的是安史之乱。
唐太宗李世民不止一次的想,若自己面对的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可否扭转乾坤呢?
*
秦
秦始皇嬴政听到神迹还要继续讲述大唐之事,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秦始皇嬴政不确定神迹能否讲到他们秦朝,虽然秦朝二世而亡,没什么可讲的。
但是秦始皇嬴政真的想知道那个败家子到底是谁。
第304章
*
唐高宗,684年
天幕再次消失,已经知道后朝之事的唐高宗李治不再犹豫,他以造反之罪废除了李显的太子之位。
并且李治毫不犹豫的赐死李显。
别怪李治无情,只要李显活着,废太子李显便是李旦最大的威胁,毕竟李显当了这么多年太子,有自己的太子班底。
李治怕武则天会利用李显来打击李旦。
但只剩下李旦一个儿子就不同,就像神迹所述,武则天之所以能够篡唐,首先是她皇太后的身份,其次是她有李显和李旦两个儿子。
无论如何,武则天都不会动李旦,因为李旦是她的保障。
李显到死也不明白,为何他家父皇如此狠心,明明自己才是反抗他家母后的人,而李旦是个只会让位的废物!
李显死后,唐高宗李治立马立他唯一的儿子李旦为太子。
可惜,此时的李隆基还没有出生,因此李治没法立皇太孙。
至于皇后武则天,李治并未废除她的皇后之位,李治心里明白武则天是有能力的,日后的大唐还需要她的辅佐。
但是李治终究开始提防武则天,即便武则天有利用价值,她的价值仅仅是身为辅政的皇太后,而不是武皇武则天。
除此之外,唐高宗李治并没有立裴炎为辅政大臣,毕竟他背叛过唐朝一次,不论后面他有没有悔过,唐高宗李治不再信任裴炎。
唐高宗李治提拔了狄仁杰还有宋璟等人为李旦的太子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