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护甲、尖刺,无视红外线警报,穿破玻璃柜台,吓跑营业人员,最后背脊、周身尖刺上载了满满人民币、金项链而出,大摇大摆晃荡在街头上。
它们一路走,粉色人民币一路掉。
钻石项链、钻石戒指挂在它的刺角上,一颗一颗被阳光折射得闪闪发亮。
从高楼大厦往下望去。
一排排灰铁色甲龙排队穿梭于街道上,地上全是粉色,路面变得像钻石银河般荡漾。
人们不停在手机上实时刷到:
“钻石甲龙”
“散财童子”
“人生第一次地面上看到这么多钻石”
就此城市居民们形成了默契,每天会在手机上狂刷“哪个地点”又出现了“哪种恐龙”,竟给人类玩出一种刷复活点、拆盲盒、要出新恐龙的感觉。
全球关注力高度聚焦于此。
外网媒体每天都在报道黄浦江的沧龙动态,24小时直播它的生存动态,那是唯一一头还在水中的史前巨型怪兽,沧龙的热度暴增。
粉丝流量快跟“角霸天下”有得一拼,天天在超话里抢第一。
“你们有没发现,我们沧龙真的很乖,不吃人也不吃鱼,好像没怎么出现过饥饿状态。”
“也没有主动攻击过人员。”
国家科研人员不眠不休地测试、研究,得出结论:
这批恐龙复活得很古怪,它们目前并不需要食物给予,没有繁殖衍生能力,并且更像植物,主要靠光合作用,即便是巨型食肉类恐龙,霸王龙也是如此。
马门溪龙
这个结论让全球人类放心了不少。
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疑问,那这批恐龙是怎么产生的呢?国外记者紧追溯源,对恐龙报道不断,国内倒是低调处理,让行动组展开调查,有结论了再统一发布。
为了让城市恢复正常运转,国家通过卫星影像将恐龙出现的地点全部标记出来,将恐龙没有出现过的区域划分为安全区,先试点实验再逐步推广。
虽然恐龙不吃人是既定结论,自己所在区域也被划分为安全区,但是大家首天去上班的心情还是很奇异,又想再亲眼见见恐龙,发朋友圈,发短视频,又不怕遇到恐龙自己胆吓没了。
见过恐龙的人在网上安慰他们。
“不用怕,我们恐龙党已经见证过了,除了让你拿出此生八百米的顶级速度外,其他一切挺爽,还能享受大家的目光。”
“我同事还被翼龙抓过呢,直接带着他在空中溜了一圈,现在不照样没事。”
“……这是在炫经历吗?”
章若晚、江亦潮、孟彪将小恐龙交给国家科研中心。
章若晚将恐龙蛋的蛋壳一起提交上去,她知道蛋壳的成分分析也能有利于科研人员、古生物学家的分层断代,得到更多更有用的消息。
小恐龙这几天又再大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