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速来看不上赵姨娘,听到这话,忍不住轻飘飘的刺了一句,“老太太身份贵重,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在老太太心里,只怕宝兄弟和妹妹们亲手做的小礼物,比那些尊贵的首饰摆件贵重多了。”
贾母点点头,说道:“还是凤丫头明白我的心意,咱们府里又不是那等没见过什么好东西的人家,哪里晓得,再金贵的摆件首饰,金银器物都只是死物罢了,哪里比得上他们的一片孝心呢。”
“这件被面我也很喜欢,收起来,等天冷了正好拿出来用。”
贾母一锤定音,赵姨娘告状不成还被挤兑了一番,顿时讪讪,见众人都不理她,便只好瞪了探春一眼。
众人正说着话,却是丫鬟来传话,说是席面都准备好了,问是不是要现在开始准备,王熙凤问了贾母,得到答复之后,又立刻去指挥准备座位安排,还有少刻的戏班子等工作,这种宴会的事情基本都是她操心,到贾母这里来稍微坐坐都是忙里偷闲,待不了多久。
贾母本来还想看迎春和惜春的礼物,见到了时间,便吩咐丫鬟把她们的礼物都好好收起来,等晚上再细看。
在席间落座吃饭的时候,贾母想了想,对身边的丫鬟道:“去把林家小子也叫来吧,正好跟兰小子,环儿一桌。”
丫鬟忙派了小丫鬟去叫人,王熙凤又赶紧指挥着加凳子和碗筷,一切都有条不紊的。
等到吃完饭,众人又移步,请来的戏班子已经开始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王熙凤先点了一出贾母爱听的,然后又让人把曲目盛了上来,由着老祖宗点戏。
贾母点了几首,由让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也点了几出。
沈宴以前是不爱听这种戏的,毕竟现代的娱乐太多了,可供选择的也多,但是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为了科举,学习了不少古文知识,对这种戏曲也能欣赏一些了。
眼瞧着戏也听了个七七八八,宴会要散场了,沈宴连忙抓住机会,郑重的给贾母行了个大礼,“恭祝外祖母生辰,祝外祖母身体康健,福寿绵延。”
说着,双手捧着一开始就准备好的小盒子,又拜了一拜,姿态摆的很低,“这是我给外祖母准备的生辰贺礼,再次衷心的祝愿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贾母身边的丫鬟得了示意,忙把盒子接过来,递给了贾母。
她先没有打开盒子,反而问道:“你不是已经和林丫头一起送过礼了吗?怎么还有吗?”
黛玉见状,也忙行了个礼,替沈宴解释道:“这个跟被面原本是一起的,弟弟本来想着让我转交,但是我想着,弟弟对您也是一片孝心,在您寿辰的时候也应该让他来磕个头才是。”
第12章
贾母见黛玉帮沈宴开脱,便也没有多问了,打开了小木盒,却见里面放着一叠纸,纸张的材质并不好,但叠的整整齐齐的,乍一看还以为是银票。
邢夫人和薛姨妈探头看了一眼,正欲咋舌,结果就发现贾母已经把盒子里的纸拿了出来,展开一看才发现是一句祝福语。
薛姨妈顿时失笑:“我方才看花眼了,还以为他是给了一匣子银票呢,没想到居然是一匣子的纸条,想必对他来说,这一匣子纸条就是给老太太最好的东西了,果真是赤子之心呢。”
薛姨妈明褒暗贬,嘲笑沈宴没见过世面,一盒子垃圾还当宝贝拿来送人。
薛宝钗见状也笑道:“林表弟到底年岁小,没见过什么,就当是逗老祖宗乐呵罢,往后林丫头好好教导就是了。”
赵姨娘也连忙找存在感,“我今儿算是开了眼了,有些人自己用着玉做的笔,却舍不得花银子给老太太买件好点的礼物,当真是麦秆吹火,小气的很。”
沈宴懒得跟一群阿姨吵架,正欲解释,却见黛玉安抚的看了她一眼,低声道:“别怕。”
随即却见黛玉用手帕掩着唇角,轻笑一声,道:“我倒是听说过一个故事,说唐太宗时期,西域回纥国派使者进贡,带的礼物是白天鹅,结果到了中途的时候,白天鹅飞走了,只留下了几片鹅毛,回纥国派使者无法,只得带着鹅毛进献,并献诗一首表达了歉意和深情,唐太宗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赏赐了使者。”
“后人便说物轻人意重,千里赠鹅毛。”
黛玉说着,顿了顿,意味深长的看了眼薛宝钗,又笑道:“幸好唐太宗是生活在<ahref=https:tags_nantangchao。htmltarget=_blank>唐朝时期,若是在这里,只怕就要被人嘲笑他没有见过好东西了,一片鹅毛也收下,当真是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