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兰柔文学>帝姬战绩 > 第73章(第2页)

第73章(第2页)

她转身朝紧闭的大殿正门而去,冰凉刺骨的杀气从韩离素身旁掠过,他怔了片刻旋身望向武德帝姬的背影,耳边犹听得到少女清冷的声线念出令人胆寒的诗句:

“状元百官都如狗,总是刀下觳觫材。”[注]

“贩国之人曰可杀,贩民之人曰可杀。”

“皇亲贵胄曰可杀,世世朱紫曰可杀。”

“杀!杀!杀!”

太清殿的大门被打破,门外传来侍卫禁军的喝声喊声求饶声。

韩离素却仍迈不动步伐,他以为自己所言便是石破天惊,便是逆天之言。却不想他的诱导,放出来的竟是一把无法被掌握的凶器。

武德帝姬所念诗中,竟是全天下没有不可杀之人。

皇亲贵胄可杀,世家文武亦可杀。

也就是说他韩离素,韩氏,郭氏,蔡氏…无论是谁都没有豁免权,只要背叛了国家、背叛了百姓,都可以像杀死猪狗一样杀掉。

若武德帝姬走到了那一步,百年来大宋的文人制度必会天翻地覆,未来的君王会将屠刀架在文人的脖子上,他们再也没有豁免权,再也没有‘满朝朱紫贵,惟有读书高’的盛景。

可当他望着外面平静的天际,又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的。

大宋早已烂如骨髓,将它打碎重塑又有何不可。

这一刻,韩离素甚至觉得郭孝友当真耽误了武德帝姬,他太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了。

太清宫外横七竖八伏倒着不知生死的侍卫禁军,余下想要活命的禁军主动牵来了好马交给赵芫,他们垂着脑袋甚至不敢抬头直视。

赵芫上马,身后韩离素追出来:“您要单枪匹马回东京城?”

“我先去金陵。”赵芫说道,“给韩学士一匹马,随我一同走。”他既然上了这条船,赵芫便不会叫他有反悔的机会。

韩离素没有反抗的意思,反而很淡定地整理好衣帽,风度翩翩地爬上马背,从容对她说:“除了殿前司旧班,帝姬在燕地应还留有心腹,此时应当快马送信去。”

“金人围困东京城,正是四方大军勤王的关键时候,怎可少了燕地。”

赵芫发现这韩离素当真腹黑的很,他这意思,以勤王的理由将燕地的士兵调来,到时候连燕地的将领都不会知晓他们勤的王并非赵官家而是武德帝姬。

韩离素认为,一定要有个万全的占据大义的由头,给满朝文武一个交代,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否则一不小心便会造成外敌在侧,而内部军阀割裂的局面。

对此,赵芫不可置否,照她来说,出卖国土和百姓,足矣。只是这个理由,在掌握实际权势以及掌握舆论的那群人眼中,算不上必死的罪名。因为连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在面临外敌时,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想堵住舆论的缺口,便需要一个完美无缺的台阶给他们下。

她记得赵宋的皇室,最终除了赵构之外,全都被掳到了金国吧。其中不乏无辜的女眷孩童和东京城的百姓。

既如此,这回就叫赵家的儿郎们单独吃一吃苦头,想必为了赵宋的江山,享受了这么多年的皇亲贵胄们是打心眼里愿意牺牲小我的。

这一刻,赵芫的心境的目标都产生了变化,从单纯的抗金,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为自己揽权的道路。没有至高的权利,所有理想皆为虚幻,所有付出皆为尘土。

对待赵氏的兄弟们,赵芫并非全无感情,虽然大多数是她揍过的,直接出卖国家和百姓的,也没轮到这些游手好闲的亲王、郡王和宗室。可只要他们其中任何一个在此一天,只要身体里留着赵氏的血脉,就会被文武百官推上那个位置,成为新的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

“未来的我,会变成什么模样。”赵芫没有波动的面容下,掠过了这样模糊的念头。

但她没有时间仔细思考更久远的未来,只能将当下必须做的事做好。

当赵芫和韩离素带着剩余的数十神卫军到达金陵时,已在半月后。

身处金陵行宫的赵多福见到二人时,禁不住泪流满面,她说:“听闻东京城遭遇危难,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韩离素上前安慰八娘,赵芫看了眼赵多福,见她状态不错,知晓她们在这里生活的很好,便将这对夫妻留下互诉衷肠,独自去了金陵留守的府衙上。吴俞殿前司的身份在这里起了关键作用,他手底下收拢了一支护卫行宫的军队,从金陵守军中脱离出来的。赵芫要带走他们,金陵留守自然不敢阻拦武德帝姬勤王,不过亦只许吴俞那一支离开,按照留守的说法,其余兵马还需要留下保护皇妃和帝姬们的安危。

其中究竟是要保护他自己,还是皇妃帝姬,赵芫也懒得追究了。金陵的守军质量参差不齐,连战马都凑不出五百匹,实在难以赶路,还需要想法子从周边的州县里收购马匹和物资才能出发。

东京城中,连日来已经与金人‘议和’数回,金军提出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头、表缎百万匹,尊金帝为伯父,割让燕云十六州、割让中山、太原、河间三镇之地,交出宰相、亲王作为人质入金等条件来。其中争议最大的便是金银与向金国称臣两点,如此数量金银务必需要东京城的富豪们慷慨解囊才能凑齐,而东京城的富豪是谁?那都是朝中文官重臣,哪里愿意从自己兜里往外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