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沉香两个都不长嘴,真可怜。……
栖霞山。
在重重护卫下,虞静央跟随虞帝登上山麓,还未到达,便遥遥望见那精致又恢弘的建筑檐角。陵园附近有重兵把守,荒树杂草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是肉眼可见的清净和安宁。
在世人口中,这座陵园是当今天子给亡妻毫不掩饰的偏爱,可虞静央心里清楚,与其说这是“偏爱”,不如是心中难安给予的补偿。
她静默未言,随虞帝的脚步缓行,最後走到拜祭的石碑下。
同往常独自来的时候一样,虞帝在碑前席地而坐,轻车熟路地斟满三只酒盏,见香炉熄着,又对虞静央道:“去把香点上,你母亲喜欢闻这个。”
她听後应了一声,到祭坛边挑起一旁备好的沉香,放进错金香炉里。上好的沉香很快钻出香孔,如烟般萦绕在祭坛上空,将石刻的碑文熏得朦朦胧胧。
虞静央尚不知虞帝这次邀自己一同来此的用意,心中仍在打鼓,但面上未显,安静地在他身边跪坐下来。
她擡眼一望,看见祭桌上已经摆好了祭品,除了满上的酒盏,还有各类水果点心,蜜橘丶桃花酥丶杏仁酪,全都格外新鲜。可见这些祭品备好不足一日,乃是时时更换的。
姜夫人逝去时,虞静央还不到记事的年纪,对“母亲”的印象远不如其兄清晰,连音容笑貌都难以记起,更别说什麽喜好习惯了。虽然她没有印象,但自小常常从长辈口中听说一些旧事,所以多少也能够了解几分,如今自然也清楚——眼前这些看似随意不合规的祭品,都是母亲生前喜欢吃的东西。
虞静央心中百味杂陈,移开了目光。
帝王的真心,就好比鳄鱼流眼泪。
这滴眼泪代表着不幸,偏偏又含着几分复杂的真情。
“你母亲喜欢沉香这件事,其实从前朕并不知道,直到她离去的那一晚,朕因伤心跌倒在地,无意打翻了桌上放着的博山炉,香灰撒了满地。那时朕才突然发现,原来朕日日过来看她的时候,她点起的都是沉香。”
虞帝说着,就如随口闲聊那样,手中酒盏倾倒,酒液便化作珍贵的养分,缓缓渗进祭桌边的泥土里。
虞静央:“父皇日理万机,注意不到这些细节也是情有可原。”
“你也开始对朕说假话了。”
虞帝瞅了瞅她,好像想开口教训,话到嘴边却又止了,只露出个苦笑来。
他身形掩在厚实的大氅底下,依旧能看出比生病前消瘦了一圈,已不是先前那个身强体健的皇帝了。
“罢了。”
虞帝叹了口气,“关家的一场宫变让朕心寒,却也看清了许多道理。如今,朕已不想再强求太多,只愿子孙後代繁茂昌盛,大齐江山永固。”
随着年岁和阅历渐长,现在的虞静央对那些奉承赞颂之语可谓信手拈来:“大齐有明君治理丶贤臣辅佐,必定是昌盛安定的,父皇春秋正盛,何愁看不见将来这一盛景?”
然而,虞帝摇了摇头:“不,朕老了,也想歇一歇了。”
虞静央愣了愣,不动声色地等待着他的下文,却见虞帝搁下酒盏,随後说出的话语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年关在即,现下立新君过于繁忙了。待明年开春,朕会下诏退位,正式禅位于你兄长。”
禅位?
虞静央先是反应了几秒,紧接着脸色大变,不可置信地睁大了眼睛,而虞帝面色淡然,用手帕擦拭着石碑顶染上的薄灰,证明方才说出的一番话早就是深思熟虑後的结果。
虞静央分辨不出他这一“决定”的真假,但脑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父皇又在试探他们。
她心下迅速思量着对策,指甲都深深嵌进了手掌中。
身旁,虞帝迟迟得不到回音,侧首一望见她脸色不对,便明白了她心中所想。
想起父女之间过往回避不开的争执和算计,他心情复杂,无奈地叹了口气:“你莫要多虑,江山易主乃是大事,朕可没有试探你。”
没想到他会如此直白地将她的担心宣之于口,虞静央的心陡然松弛下来,旋即也更加惊诧了。
现在动摇朝纲的心腹大患已经被除去,父皇的位置固若金汤,为何会突然……
她错愕地擡起头,唤道:“父皇——”
“你不必劝谏,朕心意已决。”
虞帝擡手制止了她,平静地望向陵园远处,“朕忙碌半生,为了大齐的千秋功业百般谋划,宵旰忧劳,其中有明智之举,却也做了许多错事,临到暮年才发现。”
他说着话,两鬓间的银丝被雪色映得更亮,虞静央无言,一腔规劝的话语全都堵在了喉间。
群山青翠中夹杂着白,不一会儿的功夫,朝阳渐渐升上顶空,云霞映了满天。
虞帝远眺着山间风景,神情中满是怀念:“央儿,你年纪小,从生下就是公主,没有体会过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那时候虽然苦,但每一天都是无忧无虑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当时你母亲在院子里的花圃里种了许多花,她最喜欢这样。如今江山稳固,朕没什麽牵挂了,不如走下金銮殿,再过一过昔日渔樵耕读的自在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