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兰柔文学>飞升失败以后作者未妆 > 第84章(第1页)

第84章(第1页)

“今陛下致蓟州,草民闻之而来……”

小白慢慢看着,脑内一点点做起了文言文翻译。

大致意思就是现在皇帝到了蓟州,他听闻皇帝来此也跟着过来,发现燕王真不是个东西,惹得燕国怨声载道,把燕国折腾的比从前姬姓燕国还要差。

又夸小白陛下是明君,才赶走胡人就来燕国为民做主,处置了燕国上下,立刻就着手恢复蓟州,安置百姓。

杨颂经过观察,发现蓟州城的大部分都是罪臣,不能在用,得另选他人。而蓟州城里乡野人都死了一半,打击很大。

要想恢复过来,得让百姓休养生息。现在有了陛下把税粮在内的粮食都给了百姓。百姓活过这个冬天没有问题,可是很多家庭青壮年被燕王强征徭役拉去拆长城还冤杀了,有些家庭在民变之中死了不少人,很多家庭都没有人可以耕作田地。

这样下去,就是手头的粮食够活这个冬天,家里人手也不够耕地的,这种家庭就朝廷做主,召他们一起做些纺纱织布或者到处卖力气的活来分发工钱粮食。

为了解决这个事情,他认为可以给一部分表现好的士兵分地。

本来地方士兵就是平时务农,有事就上战场的,现在可以额外给大家多分田地,降低税收,鼓励大家生产。现在大家也都穷了,每年的人头税也还是免了好。

燕国上下谋逆的人很多,大片的地现在都是无主之地,可以拿来做鼓励政策,给新出生的人口分地。

以上所有仅针对这次蓟州北边遭殃受难的百姓,虽然蓟州南边也被盘剥了,但是他们到底比不得蓟州北边惨,当然,南边也可以适当减免一些赋税。

小白看完了这份《蓟州定安书》,问:“杨先生,有的家庭一户七八口人变得三四口,也能耕种勉强果腹,但是人手不足以耕家里现有的田地,这该如何?”

够不上需要打工挣饭吃的标准,但是一点人又耕太多地,这种局面怎么解决。

杨颂回答:“该是他们的地就是他们的。虽不够把地全耕种了,但也够他们生活了。空的地也还能种些别的,”

大部分时候,百姓都是愿意多种粮食的,但是现在人手不够,空的地自然也就种些别的东西。

要论侍奉的殷勤程度,肯定是粮食最受照顾,但是桑麻这些东西在那儿也是有用的,只要税减了,东西都是他们的,自然有人不乐意看见土地空着。

小白又问:“若是去世或受伤的人太多了,家中无法耕种的人也多,岂不是人人都要去织布做工,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工,又哪里来的那么多的丝麻织布,织出来了又卖到何处?”

杨颂不慌不忙,开始给小白讲起了数据。

他昨天一日都在写文书,也把百姓实际情况与前两日记录下来的都看了个仔细。

那些家里没有劳动力的家庭有,但是在五万百姓之中,还不足五千人。

往往那些没了家里劳动力的家庭,其他家人也都活不下去死了。活下来的都是孤儿居多,因为是孩子,路上其他百姓见了也忍不住照顾两分。

只是五千人,还是男孩居多,给他们分地无妨,自己能种就种,自己家不种的地,他们可以先借给别人种,不过目前为止大家都少人,应该是不会有人租的。

没这个力气自己种的男孩,可以就被官府先收了去当兵,不同于别的半耕半练的兵,他们都是没能力自己种田的,做兵也做不了什么职业士兵,只是名义上的兵而已,具体工作是在长城巡逻,打打杂,修修补补,蓟州花点钱养着。

不多的女孩子,把她们组织起来纺纱织布是没问题的。

现在蓟州要慢慢修养,蓟北种不动的田就让他们种桑麻,蓟南也要减免赋税,什么减的多,什么就种的多,女孩子吃的也比男孩子少,倒是不用担心。

小白听完他的每一项解释,也觉得还算是当下能做到比较全面的方案了。

放下帛书,他看向杨颂,语气赞赏:“杨公大才!”

从杨先生到杨公,一字之差却身份等级飙升的杨颂礼貌点头,就听见皇帝的后话。

“现下蓟州无才,杨公可愿暂代蓟州郡守?”

郡守(二合一)

“现下蓟州无才,杨公可愿暂代蓟州郡守,还蓟州百姓一个安居乐业?”

小白的话一出,莫说年过半百的杨颂,小白身边的刘德、柳珀,还有一些正在低头伏案记录的将士、渔阳来的几家大姓族人,具是心一跳,不由自主就停下了手里的笔,眼神望向杨颂。

就连昨天晚上被杨颂拉着熬夜给他磨墨的杨德,也眼神呆滞的看着他爹。

这可是郡守啊。

郡守掌一郡之地,往上升就是去洛京,往往入为公卿;三公九卿罢政,亦多出为郡守。

郡守这个级别的官职,都是要由皇帝亲自任命的,陛下来开口,没有任何的问题。

别看陛下这时候说的是暂代蓟州郡守,那是因为现在他人在蓟州,朝廷在洛京,正式任命是要在朝廷里走一遍流程,给官员下发正式的文书衣冠和郡守印鉴的。

这段时间郡守暂代的好了,等天子回洛京,正式任命文书不就下来了。

前两天还在嘲笑田家两小子为张家做嫁衣的赵申,这时候的眼睛珠子可比之前还要红。

田家是正经外家,张宏也是和天子往上数能论亲戚,但是杨颂这老小子,以前在齐国的时候都没出仕呢,现在献上个策文,倒是在统一天下的晋天子手里,一下就能摸到个郡守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