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也会有和他不合的人,会出面呢。”韩琦对文坛也没多大信任,这种人多的地方,玩得也不过是和朝堂一样的心眼子,还要标榜自己多清高。
“真是……”宋仁宗想了想,还真被他想到了一个人,“那胡瑗……”
“之前不是拒绝了加入国子监的事儿吗?”这人和范仲淹关系好,韩琦也对他上心,在文坛也是有声望的,不过他是真靠自己的能力,还有就是开办了安定书院,教书相当认真且有能力。
“是啊,让他进国子监又不肯,在汴京研究钟罄,去陕西又有研究武学……”宋仁宗想着这个人都觉得怪麻烦的,但他也是真有能力。
“毕竟都是办书院的,他去国子监的话,给他什么位置呢,也不是很好衡量。”这都说到这里了,韩琦也是明白宋仁宗的意思了,“但他应该会高兴一起教的,他这个人,奉行的是‘有教无类’,只要学生们守规矩,他会一视同仁。”
“守规矩啊……”
韩琦说这个,宋仁宗听了有点感觉不大行,“他的规矩严吗?万一苏景和不愿意守怎么办?”
不是?嗯?谁是上课的人啊?
韩琦不理解。
宋仁宗这时候一副尽在掌握的表情,“他现在肯定已经把我俩崽都当自己的学生了,看今天主动出头抗伤害,要是下一个老师要求太严格,他心疼了怎么办?他不想守的话,也守不了啊。”
嗯……
韩琦一想这逻辑也对,只不过,“人家可能就是单纯的有责任心,看不惯老头欺负人,未必就是真像诸葛亮养阿斗那样,死之前还要给人想以后的出路。”
“哎,也不求有多真情,只要能给我孩编点出路就可以了……万一真……”
宋仁宗是真的,担心靖康之难如约而至,他们大宋向来是前任快死了传给后任的,从苏景和这边得知……
大宋的皇帝活得都不是很长,他下一个原本的继承人赵宗实是宋英宗,而闹出靖康之难的是徽钦二帝,不出意外,约莫是孙子那辈了。
万一他这俩小孩还活着……
哎,靖康。
宋仁宗说这个,给韩琦都说慌了。
“我要不也把孩子往苏景和这边送……”
“现在是说这个的时候吗?”宋仁宗想了想,但接纳了韩琦的想法,“要不送来当伴读?算了,最兴来都不想读,还是别耽误你孩子了。”
“我家还没启蒙呢。”韩琦说得坦然,并告诉了宋仁宗原因,“认识了苏洵之后,我感觉快乐教育也挺重要的。”
“嗯……”宋仁宗幽幽表示,“最兴来不想学习,也是苏家的快乐教育的原因。”
苏洵是年七岁,读书,发现读不进,干脆不读开始游学。
苏轼是小小年纪很是聪明,但不想读书,直接拿着弟弟当挡箭牌,要和弟弟一起读书。
苏家的快乐教育唯一能让世人接受的居然是苏景和的寓教于乐,看着很有用。
“哎,明天先联系看看胡瑗吧,他从陕西回来了吗?”宋仁宗也是没什么印象了。
“回来了。”韩琦尝试把这活给最近不知道怎么又很想下基层的范仲淹去干,“希文和他关系好,不如让希文去劝,应该有用。”
“试试吧试试吧,还有这李孝乡,下牢里吧,管理一下舆论,不要让人攻击太子公主还有苏景和他们。”
宋仁宗说完,叹了一口气,很有社畜感觉地走了,他要去吕夷简那儿,接着处理公务了。
范仲淹办事也是相当之迅速,胡瑗第二天就被他劝好了。
这次宋仁宗汲取了经验,给双方找了时间碰面。
苏景和选在了自己的课题。
倒不是说想要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毕竟这是个新人,还是大佬,苏景和是相信胡瑗不是李孝乡那样的人的。
他是想上一节“公开课”,看看胡瑗这位前辈有没有什么指导建议。
不过胡瑗来的时候,带了个小孩,看着表情不是很高兴的样子,苏景和看着还怪奇怪。
但小朋友很好哄,看着他上得课,看着看着就高兴起来了,一直眼睛亮闪闪地看着课堂,估计旁边不是胡瑗的话,他都要积极参与互动了!
一下课,果不其然,第一个冲上来的就是这小孩,胡瑗一脸无奈地看着他的背影。
“老师,老师你的这个沙子堆的城墙好厉害啊,看着很恢宏!”“老师你是从哪里做的这样可爱的树,好逼真啊看着!”“老师,这烽火台看着好酷!”
“这位大哥哥,你没有自己的老师吗!”他一字一句地倒是说得自然,给我们最兴来惹毛了。
最兴来本来想着下课的时候来玩沙子的!然后这人像是小狗一样,绕着苏景和走来走去,完完全全挡住了最兴来玩沙子的路径!
“啊啊,对不起对不起,我第一次看这个太激动了。”这人道歉也很流畅。
也是他平等的态度,轻易地哄好了最兴来,“嗯,也是,你估计也没有玩过,我原谅你了,要不要一起玩这个?”
甚至得到了最兴来的玩耍邀请,福康公主也主动递给了他一把小铲子,看起来是很和两位的眼缘了。
也是这互动的时候,苏景和翻看了一下系统的八卦,想看看系统这里有没有什么让他感兴趣的小道消息。
【嗯?#优秀成为排挤的理由?】
他这心声一响起来,胡瑗就看向了现在有了笑模样的范纯仁。
胡瑗回忆了一下,发现还真的,从他和范仲淹从陕西回来,在到安定书院的时候,范纯仁的状态就不如以前乐观开朗了。
一开始还以为他是闹小脾气,后来发现不是,也没往排挤上面想……
胡瑗思考了一下,看向范纯仁,开口。
“不是因为不让你参加这次的春闱,你才生气的?你不开心有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