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比超市里面要便宜不少,菜很多都是一袋子装好,明码标价看中就拿走。
也有很多是没有摊位,直接骑了个电动三轮后座带着来卖,还有些大娘干脆挎着篓子,走着过来,卖完就走。
刚进去炸油条的大叔就热情招呼:“油条豆腐脑!”
她看了眼大叔内容物丰富的指甲盖,笑笑摇了摇头。
最终,炎幸找了个应该是新开的,看着干净工具都没怎么经历过风霜的摊子,买了麻团和甜豆浆。
边吃边找人。
但炎幸的目标并不是她妈,而是在大集上面卖烤串的姑姑。
刘桂芳平日没主见,自己和家里的亲戚关系弄的马马虎虎,逢年过节走动一下面子工程做到位而已。
加上炎发斌常年出门在外,家里大事小情,经常拜托姑姑帮忙照看着。
俗称说话好使。
姑父是庙里的和尚。平日在寺院扫扫落叶,祭拜祭拜香火。
姑姑原本是个做生意的,也有些积蓄。但平日行善积德,过得清心寡欲,收养了众多流浪猫狗,盖了爱心小院,积蓄渐渐丢了进去。
年纪大了也闲不住,出来卖串串进个活钱。
每次赶集的时候,就是姑姑烤串摊都被人流簇拥之时。
姑姑没有固定的摊位,一辆三轮车骑着,基本上是随着人流各处跑。
她有退休金,但就是在家闲不住,特别喜欢看小孩放学后蜂拥而至的现场,所以找了个地方卖小学生界的顶流,炸串。
学生上学的时间点就找集市卖。
烤串烤的恰到好处,食材也是当天新进的,上面还弄了个玻璃罩子,盖着也免受蚊虫叮咬。
周边最火爆最受喜欢的莫过于这几个摊子。
卖炸串的,卖烤串的,卖粉冲奶茶的。每天放学下班,总要来上一份一天才算得上圆满。
风吹日晒的难免算不上干净,但就是童年的味道。
姑姑没什么野心。
买个三轮车,省下摊位费,又方便。不出摊的时候也能骑着就近转转。
炎发斌曾经劝她租个摊位,用祖传的烤串酱料手艺开个店。
但姑姑只想赚个生活费,够她供给收养的猫猫狗狗们快快乐乐,就已经知足。
但唯一忽略的问题就是城管。
炎幸刚骑自行车到达摊位面前,还没来得及打个招呼。
俩城管开着车,一路喇叭长鸣,扯着嗓子吆喝。
摊贩瞬间作鸟兽散。
上演了一出“她逃他追”。
说时迟那时快,姑姑拧死烤炉,骑上车子,撒腿就跑。
烤炉上的面筋滋滋作响,发出哀嚎,已然糊了半截。
买烤串的大爷拉着孙子,钱还没来得及付,老迈的身子边追边喊着:“还没给钱呢!”。
姑姑一脚油门飞出去,留下一句:“下次的!”
扬长而去。临走朝着炎幸摁了下喇叭,示意打招呼。
一路火花带闪电。姑姑的三轮车速开出了八十迈。炎幸二八杠快蹬冒烟了也追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