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盯着这条短信看了足足五分钟,确认不是诈骗信息后,才颤抖着手指回复:"好的,谢谢周老师,明天见。"
周明比想象中年轻,看上去不到四十岁,穿着休闲polo衫,像个普通工程师而非hR。
"我看你实习是在江东建设?"周明搅动着咖啡,"老张还在那边吗?"
林野惊讶地抬头:"您认识张师傅?"
"十年前我们一起在西部干过项目。"周明笑了笑,"你那道题的解法,很有老张的风格——不按常理出牌,但实用。"
林野感到一阵暖流涌过全身。他详细讲述了实习时老张教他的各种"土办法",以及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证测量精度。
"现在年轻人很少愿意学这些了。"周明点点头,"都想着用高科技仪器,但工地上的实际问题往往需要经验解决。"
谈话快结束时,周明突然问:"如果薪资达不到你的预期,你还考虑施工单位吗?"
林野愣了一下,随即坦然回答:"我选择这行不是冲着高薪来的。实习时看着自己测量的点位变成实实在在的建筑,那种成就感。。。比多少钱都重要。"
周明若有所思地看着他,最后只说了一句:"好好准备面试。"
正式面试那天,林野遇到了同济的那个男生。两人被分在同一组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
题目是一个模拟项目危机处理:因测量失误导致桩基偏移,工期紧迫,如何补救?林野根据实习经历提出先局部复核数据,再与设计院沟通调整方案的建议。
"这种低级错误根本就不该发生!"同济男生打断他,"应该追查责任人,重新测量全部点位!"
林野平静地回应:"工地上的问题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追责可以事后进行,但首要任务是保证工程安全和进度。"
面试结束后,同济男生在走廊拦住他:"你以为拍马屁就能赢?华建这种企业看重的是专业能力!"
林野没有争辩。他想起了老张的话——测量员是建筑的眼睛,而眼睛不仅要看得准,还要看得全。
等待offer的日子格外煎熬。林野每天刷新邮箱上百次,手机从不离身。王磊已经收到了两家公司的拒信,整日窝在宿舍打游戏。
"别等了,肯定没戏。"王磊头也不回地说,"我打听过了,华建今年实际招的人比公布的还少。"
林野没说话,继续修改着他的毕业论文。晚上十点,手机突然震动,是一个陌生号码。
"林野同学吗?我是华建集团周明。"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笑意,"恭喜你通过面试,公司决定给你offer。"
;林野的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胸膛。
"不过。。。"周明顿了顿,"薪资方面可能比你预期的低一些,基本工资六千,加上项目补贴大概七千五左右。"
这个数字比宣讲会公布的还要低。林野握紧手机,眼前闪过父亲失望的眼神、母亲担忧的面容,还有同济男生不屑的表情。
"我能。。。考虑一下吗?"
"当然。"周明的声音依然温和,"不过我想告诉你,我们看中的不仅是你的专业能力,还有你对工程的理解和态度。薪资是行业现状决定的,但个人的成长空间是自己创造的。"
挂断电话,林野走到宿舍阳台。九月的夜风已经有了凉意,远处工地的塔吊亮着红色的警示灯,像夜空中的星星。他想起实习最后一天,夕阳下的工地,老张递给他那盒糕点时粗糙的手掌。
他拿出手机,给周明回了条短信:"谢谢您的认可,我接受offer。"
签完三方协议那天,林野给家里打了电话。父亲听完信字后沉默了许久。
"太低了。"最后父亲只说了这三个字。
"爸,这是行业龙头,发展前景。。。"
"前景能当饭吃吗?"父亲打断他,"你姐姐刚工作就八千多,还是在办公室。。。"
林野深吸一口气:"我喜欢这个工作,真的。"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长叹:"随你吧,别后悔就行。"
挂断电话,林野打开电脑,给老张发了封邮件,告诉他自己要去华建的消息。十分钟后,老张直接打来了电话。
"好小子!"老张的大嗓门震得林野耳朵发麻,"华建可是好平台,好好干!别嫌起步工资低,这行看的是真本事。。。"
听着老张熟悉的声音,林野眼眶发热。他想起测量组同事们送行时说的话——"以后发达了别忘了我们这些搬砖的"。
"张师傅,我会常回来看你们的。"
"得了吧,进了华建有你忙的!"老张哈哈大笑,"记着,测量员是建筑的眼睛,眼睛亮,路才走得远!"
毕业前的最后几个月,校园里弥漫着离别的气息。拿到offer的同学开始筹划毕业旅行,还没着落的则疯狂参加各种招聘会。
林野的室友王磊最终签了一家小型监理公司,薪资比华建还低两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