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也讽刺道:“是啊,我看那长史和刺史根本就是一路货色,行军打仗不行,收割首级第一名。”
说完又有些不甘心道:“主公,那敌首零田可是您亲自射下的,这样大的功绩,我们就要拱手让人了吗?
“谁说要让人了?”段宁取下胸前的挂着的玉佩,拇指在温润发热的白玉上轻轻摩挲,额发挡在她眼前,让人看不清她的表情。
她淡淡道:“割人脑袋的苦力他们愿意做就让给他们吧。”
“功绩大不大,可不是他一个长史说了算的。”
-------------------------------------
短短十天,令朝中震荡的陇县之危,被陇县大捷的消息取代了。
洛阳城皇宫里,第一个得到消息的,是居于长乐宫内的邓太后。
“阿景!”得知陇县大捷,邓太后浑身脱力瘫坐在位置上。
作宫女装扮的符柯将战况复述给邓太后,力求一个绘声绘色,着重讲述了最后曹班手下的神兵天降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以及段宁于马背上五步射面击杀敌首的英姿。
邓太后听完,长舒一口气,眼眶通红:“太危险了,太危险了,好好的女儿郎,实在是。。。。。。”
符柯还以为邓太后会说什么成何体统之类的话,谁知邓太后颤抖着双唇,眼神中满是骄傲。
“真是。。。。。。不愧于我邓家女!有前朝太后风范啊!”
邓太后所说的前朝太后,乃是汉和帝的第二任皇后邓绥,以“女君”名义亲政十余年,临朝期间,武功赫赫,后人评价其“兴灭国,继绝世”,无帝名,而有帝实。
符柯一愣,随即展颜笑道:“太后有二女如此,实乃汉室之福啊。”
邓太后却是眉心微蹙,语焉不详:“。。。。。。汉室的福气吗?”
长乐宫的书房内一时沉寂,符柯适时转换话题:“可要将此大捷消息告诉陛下?”
邓太后迟疑道:“用兵之事当由刘太尉告知陛下,我一深宫妇人,似不好参言。”
符柯解释道:“太后试想,那凉州刺史弃城而逃,陛下得知此事必然问责,余下官员若想留得一命,将功赎过是最好的法子,岂会将功劳拱手让给身无官职的景女郎?”
邓太后大惊失色:“可不能让这些尸位素餐的昏官,误了阿景前程!”
符柯点头道:“不止如此,若他们只是抢功劳还好,可若那些官员行事毫无底线,将陇县孤悬十日的罪责也怪到景女郎头上,那可大事不妙啊。”
符柯如此这般教了太后该如何说明,邓太后深以为然,当即摆驾出宫去找皇帝。
皇帝刘宏如今十一岁,和曹班还有段宁的年纪差不多,自己亲子不得在身边看护,邓太后对皇帝的感情很复杂。
反观皇帝这边,他幼年丧父的时候,已是家道不兴,这点从他的父亲贵为皇亲,却只娶了他生母董氏一人便可看出来。
桓帝无子,这泼天富贵就这样砸在了他刘宏头上,他被选中过继给桓帝,生母董氏留在宫里被封为贵人,自此之后,他名义上的母亲就变成了邓太后。
但是在古代,皇帝和太后除了母子,还有一层关系,那便是君臣。
没错,按照礼法,邓太后面对刘宏,要称朕,或者孤,刘宏则要自称臣。
刘宏自入宫来,得太傅胡广教导,也懵懵懂懂地,开始对“外戚干政”有了危机意识,但是邓太后明明有着重要的“拥立之功”,却与前朝那些干政的皇后太后完全不同,她整日长居长乐宫,根本不关心政事。
每次去长乐宫请安,太后只问会问他身体好不好,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真就和民间溺爱幼子的长辈一般,对他的课业一概不关心。
刘宏在宫里得到极大“自由度”的同时,也隐隐感到有些奇怪的不安。
贵为汉朝皇帝的他,现在还不能理解这是一种名为“工具人”的自觉。
太后破天荒主动来章德殿找他的时候,他正在听太傅授课,得到消息的时候立刻没了困意,几乎倒履相迎,皇帝的冠冕都歪了,让贴身跟着的一串小黄门,以及年迈的太傅一路好跑。
“太后!”刘宏声音有些怯怯的,但还是巴巴地仰着小脸看向邓太后。
邓太后看着面前的男孩,几个月之前,刚来到皇宫的他身量瘦小,登基之日,层层冕服几乎将他整个人兜住,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的滑稽。
如今被皇宫里好吃好喝喂养了几日,发育期的男孩身高蹭蹭往上攒,几乎是几日就能变副模样。
她的阿真和阿景,一个让人下了毒死里逃生,一个又在凉州那样荒凉的地方,至今还不得相认。
为何命运就要这般不公呢?
她有时会想,到底是什么害了她们,让她们骨肉相连的母女三人生生分离三地。
是曹家吗?可当年若不是曹腾帮忙隐瞒,她们三人都性命堪忧。
是她贵人的身份吗?可若是在寻常百姓家中,双生子能否顺利诞下不说,这世道寻常女子,又能有多少活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