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精准击中吴襄最深的恐惧。
吴家能在关寧军中说一不二,靠的就是与满清若即若离的关係,以及大明对边防的重视。
靠著左右平衡,他们一家子才能坐享荣华富贵。
而一旦大明倒了,无论是满清入关,还是李自成做大,关寧军的处境都將极为尷尬和危险。
吴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陛下……真不是老臣苟且避战。”
说著说著吴襄突然跪地,鎧甲与青砖相撞出闷响,“京城实不可守,纵然卫霍光武再世,也无法领著几千太监败军抵抗几十万闯逆贼兵啊!”
“那你需要多少人,才能撑到关寧军抵达?”朱由检搓著剑柄宝石,盯著吴襄双眼问道。
“这……关寧军每年耗费辽餉四百万两,养兵二十万。”
眼见皇帝还把希望寄託於关寧军,吴襄终於卸下偽装,从怀里捧出帐册。
刚刚他的表现已经足够引起皇帝重视了。
只要能说服皇帝南迁,那到时候皇帝和朝堂重臣就只能指望距离最近的关寧军护驾。
唯一军权在手,还是护著皇帝脱离险境。
这般泼天的功劳,仅次於从龙之功!
不管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
“实际……实际兵员不足三成,而能战之兵,仅三万关寧铁骑。“
朱由检翻看著触目惊心的贪墨记录,语气却出奇平静,“所以你们父子故意放纵建奴入寇,好让朝廷离不开关寧军?“
“陛下可知广寧之战后,辽东將门过的是什么日子?”
“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七年,辽民死了九成!我们不是在养寇自重,是在给辽东百姓留活路!”
“若是把员额补满,那整个辽东除了军营就再无一个男丁了!难道要让妇孺老弱耕田,守著寒冬冻死吗?”
这番话让朱由检想起前世看过的《满文老档,那里记载著辽东汉人的惨状。
不过吴襄的话,也就听听得了。
这帮军头一个个心里精明的跟鬼一样。
眼见外面天色已经大亮,朱由检也没继续试探吴襄的时间。
这老小子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可他是京师內唯一有点军事才能,上过战场,指挥过大兵团战斗的人。
而明末剩下能打仗的將领,几乎都被崇禎给砍乾净了!
仅剩的几个大將,如周遇吉也在前几天战死,朱由检有些映像的黄得功此时还在江北,远水解不了近渴。
不用他,朱由检就无人可用,总不能让他这个普通人学微操达人上去骑兵左移五步吧?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忠心的人,只要对方利益和自己利益在同一阵线就够了。
等事后有钱了,该杀杀,该砍砍!
从椅子上站起身来,亲自为吴襄整了整铁甲。
“爱卿不必说那么多,只要守住京师,朕许你吴家开海之权。”
吴襄浑身剧震。
多年来他们走私人参貂皮,最远不过到朝鲜。
若真能合法经营海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