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重塑辽东防线
新政架构跃然纸上,当其衝便是重磅,废除延续明朝二百四十年的內阁制度!
改设为政务院,下分吏政、民政、財赋、工建、教化、外务六司。
立军机处总揽兵权,由勛贵、边將、科道官共议。
廉政院扩为三院十六道,增设市舶、盐铁、屯田诸廉政使。
另设资政院,由致仕老臣与地方耆老组成,凡政务院提举之策,均需资政院半数画押方可施行。
政务院管行政和大策略,军机处掌兵,廉政院彻底成为大明各行各业头上的一把钢刀。
而资政院是朱由检妥协的结果,现在明朝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国內產能,都无法做到任何形式的改革。
那么地主阶级和士大夫阶级必然会存在。
且力量雄厚,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与其跟这些人为仇为寇,还不如给他们来一套黄老爷招式。
请客、斩,收下当狗。
设立资政院,便是请客。
皇帝都允许你们这些人入朝为官盯著政务院,形成四柱撑起朝堂。
你们还敢说皇帝对你们不好?
而且地主和资本阶级为什么会囂张,无非就是上面没办法直接管他们吗。
现在都给我进体制內,时时刻刻被廉政院盯著,想什么时候宰就什么时候宰。
而以上四个大部门都没有执行的权利,最后执行全由六部来做。
虽然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政务的执行效率,但大大减少了贪腐程度。
有能力贪腐的没法下手,好下手的没能力。
但执行和立政分成两段,却有一个大问题存在,那就是上面不知执行之难,很容易造成各种昏政庸政面子工程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还是倪元璐提出了一个办法。
政务院揆五年一任,不得连任,而政务院之官员,均由六部之人晋升。
对应的科举也进行了初步改革,往常的八股取士改为六科取士,只要你能在六科之中有任意一项突出,就能入对应的六部为官。
而且范围也从每次科举录取数百人,变成了六科各五百,共计三千人。
同时从乡试开始,便儘可能把读书人拉拢到极致。
你院试完就考不上了?
没事,可以报考附近县城的公务员,当小吏,当教化司的老师,这不都是出路吗。
乡试可以考府衙,会试可以考布政使司。
没必要死磕京官。
这个时代读书人多金贵啊,明朝至死养了数百万的读书人,却只用了不到一万的
將民间读书人的反对声音压到最小。
这样一来,大明官场晋升渠道明確无误。
院式出来的公务员,照样可以从小县城做到省城。
最终的行政中枢內绝对是有行政经验的实官。
裙带关係在这种体制下,影响减少到了最小。
当然,不光是政务院。
军机处为官需有边疆履歷,廉政史任满须外放州县,资政院每年半数席位由地方推举。
如此既可防权臣当道,又可以让大明朝廷的血液不断流转。
不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皇帝必须百分百掌握廉政院,廉政院必须具有极强的威慑力。
否则整个大架子都是空谈。
这么一个勉强合格的行政架构,几乎掏空了朱由检的脑袋。
又有之前的铺垫,现在只需要砍几颗狗头就行了。
將奏本隨意递给身边的王承恩。
朱由检摆摆手,“念,让眾卿也商议一番。”
王承恩接过奏本,刚看到第一句话手便止不住的颤抖。
“这……陛下……”
“朕让你念!”声音並不大,却带著不容质疑的帝王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