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兰柔文学>在水一方简谱完整版 > 第 33 章(第2页)

第 33 章(第2页)

地府审判厅内,崔珏的生死簿突然泛起金光。杨坚看着水镜中相携而去的六道身影,手中茶盏砰然碎裂。独孤伽罗伸手按住丈夫颤抖的手背,三百年来第一次落下眼泪:"二郎他方才。。。是真心在哭。",而在杨家府邸,杨延定心急如焚,他仿佛能感受到父亲在战场上的绝望与无助。当消息传来,杨业被俘,绝食三日而死,杨延定的心如同被撕裂一般,泪水不自觉地滑落。

他想起前世,自己与父亲杨坚之间的种种纠葛,那表面的孝敬与内心的冷漠,如今想来,竟是如此讽刺。而今,他作为杨延定,真正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也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

“哥哥,你虽然提前离我们而去,但你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杨延定心中默念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想起哥哥杨延平(前世杨勇)为了父亲饮下毒酒的那一刻,那是何等的孝勇与决绝。而自己,曾经那个算计人心的皇子,如今却为了父亲的死而落泪,这是何等的转变。

“父亲,你放心,我们杨家子弟,定会继承你的遗志,保家卫国,不让任何敌人践踏我们的土地。”杨延定紧握双拳,心中誓言铿锵有力。

他看向身边的兄弟们,杨延安(前世杨俊)丶杨延辉(前世杨秀)丶杨延德(前世杨谅),他们的眼中同样充满了悲痛与坚定。他们知道,父亲的死,是对他们最大的鞭策,也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当陈家谷之战的惨烈战报如寒风般穿透朝堂,宋太宗赵光义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双手颤抖地握着那份沾满血迹的军报,双眼赤红,怒视着跪在下方的王诜,仿佛要将这个罪魁祸首生吞活剥。

“你为什麽激他!为什麽撤军!”赵光义的声音沙哑而愤怒,他将军报狠狠地砸在王诜的脸上,军报散开,如同杨家破碎的战旗。

王诜的脸上却露出一丝冷冽的笑容,他擡头看向赵光义,眼中闪过一丝诡异的光芒:“官家难道忘了,那杨家五个兄弟,是前隋皇室的转世?官家难道忘了,那杨家二郎前世是谁?是隋炀帝杨广!杨坚为何能成隋文帝,官家忘了?我不过是试探他。”

赵光义闻言,身形一晃,差点跌倒。他扶住龙椅,喘着粗气,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和悔恨。他怎麽会忘呢?杨家五子的前世,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但此刻,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杨家忠魂已逝,他痛失一员大将。

“你……你……”赵光义气得说不出话来,他指着王诜,手指都在颤抖,“你知不知道,你这一撤军,害死了多少杨家儿郎!你知不知道,杨业他……他宁死不屈,绝食三日,活活饿死!他这是用命在保我大宋江山啊!”

王诜却只是冷笑,他并不後悔自己的决定。在他看来,杨家不过是前隋馀孽,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大宋的威胁。他不过是想试探一下杨业的忠诚,却没想到会酿成如此惨剧。

此时,监军王侁的劣迹也被一一揭露。赵光义听着那些关于王侁如何嘲笑讥讽杨业,如何逼迫杨业出战,如何擅自撤军的种种劣行,心中怒火中烧。他恨不得将王侁千刀万剐,以泄心头之恨。

若没有杨坚将自己的五个儿子通通逼到绝境,又怎会有今天这忠孝仁义的杨家儿郎?赵光义的目光如炬,死死地盯着王诜,声音中带着一丝悲怆与愤慨,“朕的仁慈宽厚,可跟杨坚的严厉掌控丶猜忌指责不一样!朕不会把自己的太子往死路上逼,不会猜忌他的孝心!”

说到此处,赵光义的眼眶微微泛红,他仿佛看到了那遥远的开皇十年,杨坚的猜忌与残忍,让太子杨勇在23岁就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沉入了冰冷的渭水,那一幕,如同刀割般刺痛着他的心。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你看看杨家儿郎,他们每一个都是铁骨铮铮,为了国家,为了家族,他们何曾有过半句怨言?杨延平,他本是前世隋宫的皇子,今生却为了父亲杨业的尊严,毅然端起了那杯毒酒,这是何等的忠孝!”

王诜闻言,脸色微变,他没想到赵光义会对杨家如此情深义重,更没想到他会如此直接地提及杨家的前世今生。他低下头,避开了赵光义那炽热的目光,心中却暗自嘀咕:这杨家,果然不同寻常。

赵光义继续说道:“杨坚的严厉与猜忌,让杨家五子在前世经历了无尽的磨难,但正是这些磨难,铸就了他们今生的忠孝仁义。他们每一个都是朕的瑰宝,是大宋的骄傲!而你,王诜,你却因为一己之私,害得杨家如此凄惨,你于心何忍?”

说到此处,赵光义的语气已经变得有些哽咽,他强忍住眼中的泪水,继续说道:“朕知道,你心中对杨家有所忌惮,但你可曾想过,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血肉之躯,他们也会痛,也会死!你的一时冲动,却害得杨家满门忠烈,你罪该万死!”

王诜闻言,浑身一颤,他知道自己这次真的触怒了赵光义。他低下头,不敢再言语,心中却充满了悔恨与恐惧。他知道,自己这次真的错了,错得离谱。

赵光义看着王诜,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传令下去,对杨家,要厚加抚恤慰问!让他们知道,朕,永远都站在他们这一边!而王诜你,就等着接受应有的惩罚吧!”

说完,赵光义转身离去,留下王诜一人跪在朝堂之上,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与恐惧。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因为这次的错误决定,而彻底改变了。

赵光义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深知自己对不起杨家,对不起那些为大宋江山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另,杨家大郎,忠孝仁义,智勇双全,特追封他为忠孝侯!”

说到这里,赵光义的眼眶湿润了。他仿佛又看到了杨延平那英勇无畏的身影,看到了他毅然端起毒酒,为了父亲和国家的尊严,慷慨赴死的壮举。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杨家的敬意和愧疚。

汴京·垂拱殿

檀香在青铜兽炉中寸寸成灰,赵光义的手指死死抠住御案边沿。战报上的血渍在龙纹宣纸上洇开,像极了雁门关外未化的残雪。

"好一个'前隋馀孽'!"皇帝突然暴起,奏折狠狠砸在王侁脸上。玉带鈎撞碎在蟠龙柱上,惊得檐角铜铃乱响:"你当朕的紫宸殿是勾栏瓦肆,容得你编排这等志怪话本!"

王侁踉跄着抹去鼻血,腰间隋宫样式的螭纹玉佩叮当作响:"官家可记得开宝七年,杨业携五子归宋时献上的《九曜连珠图》?"他阴恻恻笑着拾起碎瓷片,"那星图上的紫微垣,正对应着杨延平生辰八字——"

"放肆!"赵光义抓起砚台的手突然颤抖。墨汁泼洒在《武经总要》上,晕染开杨延平三年前呈上的边防策论,字迹间隐约浮现金丝纹路——与杨业归降时献上的隋宫密卷如出一辙。

阶下突然传来铠甲铿锵声。杨延昭赤着脚闯进大殿,素麻孝服下露出渗血的绷带:"臣请斩此獠祭旗!"少年将军捧着的玄铁剑匣轰然坠地,露出半截染血的银枪——正是杨延平在陈家谷口折断的兵器。

"六郎。。。"赵光义踉跄着走下御阶,指尖触到枪头凝结的血冰。恍惚间又见雍熙元年元宵夜,杨延平在琼林苑舞剑助兴时,剑穗上坠的正是隋宫样式的五铢铜钱。

王侁突然癫狂大笑:"官家且看!"他扯开衣襟露出心口刺青,竟是隋炀帝年号的篆文,"当年杨广江都兵变,宇文将军留下的。。。"

"够了!"潘美突然暴喝,苍老的手按在剑柄青筋暴起。这位戎马半生的老将第一次在朝堂失态:"陈家谷口撤兵是臣之过!但杨令公。。。"他望向殿外漫天纸钱,喉头滚动数下终是沉默——就像那日眼睁睁看着谷口狼烟升起时一般。

赵光义忽然剧烈咳嗽起来,明黄帕子染上猩红。他望着丹墀下杨延昭与父兄如出一辙的眉眼,想起三日前暗卫密报:辽军大营中,杨业绝食前用血在囚衣上画下的,正是隋宫北斗七星阵图。

"拟旨。"皇帝闭目时,一滴泪砸在杨延平的阵亡奏报上,"王侁构陷忠良,流放金州遇赦不赦;潘美谪授检校太保。。。"他忽然攥住杨延昭的手腕,力道大得几乎捏碎骨骼,"告诉杨延定,朕许他带玄甲军北上。。。接他父兄回家。"

暮色漫过汴河时,监斩官惊见王侁囚车上布满爪痕。更夫信誓旦旦说昨夜见到银甲将军策马而过,马上挂着个滴血的狼首——与杨延定在雁门关猎的第九十九只白狼皮一模一样。

而千里之外的幽州城外,杨延定正将兄长破碎的银枪浸入渭水。月光照亮枪柄处新刻的小篆,正是杨延平前世投水时攥着的隋宫玉佩铭文: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t="ca-pub-7967022626559531"

data-ad-slot="882422325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