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用人治国之能、为君之道,昌王自然不及您。但眼下来看,他倒是最好的选择。”
李巽语中包含欣慰:“还是泊容懂我。”
二人会心而笑,李巽又说:“你大可放手扶持他,将来我走了,就不必担心你。”
赵濯灵嘴角一抽,眼角微红,“您答应我辞官,是想给我留个后路。”
李巽拍拍她,“保护好自己,以后,可没人护着你了。”
赵濯灵回握她的手,“您到底要去哪儿?”
对方笑着摇摇头,“你还是不知道为好。”
“您若走了,我也离开京城。”
李巽正色,“你从扬州走来,成为我朝第一女官,殊为不易,岂可轻言放弃?你还年轻,即使日后心志流变,再做其他打算也不迟。”
“可……”
李巽竖掌打断她,“你自幼学《论语》和《孝经》,也读《老子》和《维摩诘经》,皆有所成,但这么多年来,‘立德立功立言’早已渗入你的骨髓,道家佛家不过是安顿身心的精神慰籍,你就算真能抛开庙堂之扰,日后恐怕还会后悔。”
“我仕途顺遂,年纪轻轻便踞高位,急流勇退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李巽失笑,忽问:“你的小说戏文写到哪儿了?”
赵濯灵蹙眉,“刚起了头。”
“我问你,你更看重小说戏文还是文章诗赋?”
“自然是……”赵濯灵意识到了什么,截住自己的话头。
李巽好整以暇地端起床头的金碗,喝了口饮子。
昌王府后院,老妪半低着身子跨进一间大屋,径直走到妆台前,弯腰对少妇耳语。
少妇抚发的手一顿,看着铜镜里熟悉的面孔,泰然道:“只要她能帮郎君登上皇位,这些都不算什么。”
“王妃,奴婢瞧着,大王对她……”
杨氏横眼打过去,“当你主子是拈酸争风的市井妇吗?郎君和世子的前程,就是我的前程、弘农杨氏的前程,和这些相比,一个女人算什么?”
老妪不甘心道:“奴婢就是看不过,一个农家女也配进王府的大门。王妃您的身份何等高贵,后院那些哪个又不是官家女?”
“住嘴!”杨氏低斥,“郎君是宫女所出,最忌讳这些话,你若再胡言乱语,就和庄导儿一样,自己去城郊庄子。”
老妪后怕地瑟缩一下,拿起梳子为杨氏篦发,“王妃,庄导儿犯了什么错?”
“他没犯错。”
作者的话
实颖
作者
04-11
1庄导儿离开是为了李盈的名声。2永定帝的故事见第一部《无尽戏场》,这里是她最后一次出场。她为什么选李盈继位,原因后面会说。3中古的门第之见非常严重,最显赫的士族是山东关东五姓七宗(王、崔、卢、李、郑),其次是江左侨姓(王、谢、袁、萧)和东南士族(朱、张、顾、陆),关中关陇士族(韦、裴、柳、薛、杨、杜),代北士族(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还有其他地区豪强士族(渤海高氏、岭南冯氏、长安郭氏)。杨皇后属于关中士族弘农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