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许正卿的诗赋写的实在是精彩,字也好。
她家小侄儿的稍微逊色一些,小小年纪太狂傲了,倒是墨义不错,条理清晰,鞭辟入里。
这些整理出来的卷子的,大约就是这批科考的苗子了。
“这些孩子原本就有些底子,若是再潜心筹备,今年的解试是没问题的。至于明年的春闱,恐怕就只有许正卿和嘉玉两个了。”常心远如实说着。
杜月寻瞧着许正卿这孩子是个不错的,“许正卿得好好栽培,起码春闱得出来一个!”
听说他家中父母双亡,只有个病重的祖父和年幼的妹妹,平日里都是骆山长拿自己的束脩贴补。
“您放心吧,我们几个夫子商议过,大概心里都有数。”常心远笑得一脸深意。
杜月寻看了看她的神色。
她还是头一回在这个人脸上看到这种胜券在握的傲然。
不过也是。若非先前条件困难,这样有才学的女子又如何肯弯腰呢?
不管如何,只要最后能得到想要的就好。
“夫子想来也得到消息了?”她小声询问。
常心远不明就里,“不知安人说的……是什么消息?”
“陛下似乎有意开制科。”濮琼枝声音压低了许多。
制科是朝廷需要用一些特殊的人才,便会额外增设的科举考试。
时间虽不确定,但却是个难得的机会,尤其是对于那种科考无望却有偏才的人来说。
这消息是昨儿她从伯爷那里听来的。虽然不知道伯爷是从何得知,不过看他满脸笃定,她还是决定提醒一下自家书苑,提早准备准备。
“安人!这消息靠谱吗?这是好事儿啊!天大的好事儿!”常心远高兴疯了,向她佐证。
濮琼枝摇摇头,示意她淡定,“暂时还不确定,但是咱们可以筹备。”
“好,这事儿我一定和山长、诸位夫子说明。”常心远神色凝重了几分。
若这消息是真,那书苑内又多了几个可栽培的好苗子。
她们书苑办的艰难。能走到今天不容易,全是大家卯足了劲,顶着外头的流言蜚语坚持。
“此事莫要往外说。”濮琼枝给她点了一句。
常心远自然知道,这种时候谁先得了消息就占据先机的事情,肯定得憋在肚子里。
随后,二人来到书苑的后院。
那里濮琼枝让人开辟出一处演武场,供武举的学子们习武用。
其余的孩子们每隔几日也会抽出空来习武,权当是强身健体也是好的。
今日武举学子们考试——骑射、步射、举重等。
照理来说,武举还要考兵法,不过这些濮琼枝也不懂,只是听了个乐。
不过濮琼枝今儿也算开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