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王后于后宫之中听闻帝辛频繁留宿苏红儿等三妖的宫殿,不由得心中忧虑万分。在她看来,帝辛定是被那三妖的美貌与魅惑之术所迷,已然深陷温柔乡而不能自拔,只道他每日都沉醉于那声色犬马的欢愉之中,将关乎大商命脉的朝政要事统统弃之不顾,好似完全忘却了自己身为一国之君的重任与担当,任由大商的江山社稷在这纸醉金迷中逐渐飘摇。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姜王后所想。帝辛前往三妖之处,实则是与她们共商大商发展的宏图伟业。苏红儿等三妖虽为妖类,但她们一心想要遵循盘锐上仙的嘱托,助力人族大兴,而帝辛亦是胸怀壮志之人,他敏锐地察觉到三妖的非凡智慧与能力,深知她们或能成为大商崛起的关键助力。
每一次相聚,他们都围绕着商业的繁荣昌盛、农业的增产丰收、水利工程的稳固完善等诸多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帝辛目光炯炯,与三妖一同规划着如何开辟新的商路,让大商的货品流通四海,聚敛更多财富;研究怎样运用妖法与人力相结合,改良土壤、培育良种,使农田年年丰收,仓廪充实;商议如何精心设计与建造水利设施,既能够抵御洪水的肆虐,又能确保在干旱时节农田得以充分灌溉。他们的交流中满是对大商未来的憧憬与期望,一心想要将大商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巅峰,为人族的发展铸就更为坚实的基石,让大商成为屹立于世间的不朽传奇。
有一日姜王后莲步轻移,身后跟着数位侍从,径直来到了三妖所在的宫殿。踏入殿中的那一刻,她目光威严地扫向那三位女子,只见苏红儿、赵幽姬和钱婉清正于厅中对坐,似在商讨何事。
姜王后微微扬起下巴,声音清冷且带着几分责备:“你们便是那让大王流连忘返的女子?本宫听闻大王多日来在此处沉醉,不理朝政,大商社稷岂容这般荒废?”
九尾妖狐苏红儿率先起身,盈盈下拜,却也不卑不亢地回应:“王后娘娘息怒,我姐妹三人虽有幸得大王眷顾,但绝非如娘娘所想那般蛊惑大王。大王心怀壮志,与我们相聚实则是为谋划大商发展之良策。”
姜王后眉头轻皱,面露疑色:“哼,莫要巧言令色,大王久不临朝已是事实,若不是你们狐媚惑主,怎会如此?”
九头雉鸡精赵幽姬亦起身说道:“娘娘,大王与我们谈及的皆是兴商之事,如开辟新商路使大商商贸繁荣,改良农耕之法让百姓仓廪丰实,修筑水利以防旱涝之灾。我等皆在竭力协助大王,怎敢有半分祸心?”
琵琶精钱婉清也在一旁附和:“娘娘明鉴,大王英明睿智,岂会轻易被迷惑。他来此是为大商长远计议,我姐妹不过略尽绵薄之力。”
姜王后听了她们的话,心中虽仍有疑虑,但见三妖言辞恳切,且所言之事关乎大商福祉,神色稍稍缓和,却仍说道:“既如此,本宫且信你们几分,但若是日后发现有任何不妥之处,定不轻饶。”言罢,姜王后带着侍从转身离去,留下三妖面面相觑,深知日后行事需更加谨慎小心,以免再生误会。
是夜,王宫之中一片静谧,唯有三妖所居宫殿灯火通明,仿若一颗璀璨却又引人猜疑的明珠。帝辛与九尾妖狐、九头雉鸡精、琵琶精围坐于殿内,案牍之上摆满了竹简与丝帛,其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各类关乎人族发展的规划与策略。
帝辛眉头紧锁,眼神专注,手中不时比划着,正与三妖热烈地探讨着如何进一步拓展大商的商业版图。九尾妖狐则轻言细语地分析着各地的物产与需求,提出可在某几处设立大型集市,促进物资的流通与交换;九头雉鸡精紧接着阐述着关于农业革新的想法,提及一种新的灌溉工具的设计,若能成功打造并推广,必将大幅提升农田的灌溉效率,增加粮食产量;琵琶精也不甘示弱,就如何加强军事防御以保障商业与农业的稳定发展,提出了几条训练新军与加固城防的妙计。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思维的火花在这宫殿之中不断碰撞,不知不觉间,夜色愈发深沉,而那宫殿内的灯火却依旧明亮如昼。
次日清晨,姜王后听闻昨夜那宫殿又是一夜灯火长明,心中的疑虑与怒火瞬间如潮水般涌起。她想,大王已多日未正常上朝,如今那宫殿又是这般情形,定是被这三妖迷惑,在其中夜夜笙歌、荒淫无道,全然不顾大商的江山社稷与列祖列宗。
于是,姜王后盛怒之下,也未及多思,便带着一群侍从,气势汹汹地直奔三妖的宫殿而去。
待姜王后踏入殿中,却见帝辛与三妖皆是面容疲惫,眼中布满血丝,周围的竹简丝帛散落一地,哪里有半分荒淫之态。帝辛见姜王后突然前来,且面色不善,先是一愣,随后明白过来王后怕是有所误解,赶忙起身相迎。
“王后,你今日前来所为何事?这般怒气冲冲。”帝辛问道。
姜王后冷哼一声,目光如刀般扫向三妖,“大王,你多日不上朝,昨夜这宫殿又是一夜未熄灯火,你莫不是要告诉本宫,你们在此是为了大商的江山社稷?”
帝辛无奈地叹了口气,将昨夜与三妖商议之事一一道来,“王后,朕与三位爱妃正是为了大商的发展而殚
;精竭虑。我们在谋划商业的繁荣之策,商讨农业的增产之法,研究军事的防御之道,实无半分荒淫之举。朕深知身为君主的责任重大,岂会因儿女情长而荒废朝政。”
三妖也纷纷起身,向姜王后行礼。九尾妖狐说道:“王后娘娘,大王心系百姓,欲使人族昌盛,我等感佩大王之志,故而全力辅佐,绝无魅惑大王、扰乱朝纲之心。”
姜王后言辞犀利,眼中满是痛心与失望:“大王,你莫要再被这三个妖妃蛊惑,你如今这般作为,与那昏庸无道之君何异?如何对得起大商历代先王的英灵与期许?”
帝辛面色一沉,心中满是愤懑与无奈。他深知自己与三妖所谋之事皆是为了大商的长远兴盛,可王后却固执己见,不肯相信。当下,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转身对着门外的侍卫高声吼道:“来人啊,把王后给孤带下去,没有孤的指令不得出门!”
侍卫们面面相觑,但君命难违,只得硬着头皮上前,欲搀扶姜王后离开。姜王后又惊又怒,挣扎着呵斥道:“帝辛,你今日若如此行事,必遭天谴!大商在你手中恐将走向覆灭!”
帝辛眉头紧皱,背过身去,不再看这混乱的场景。他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为王后的不理解而痛苦,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处境而焦虑。他深知,自己与三妖的计划已经到了关键时期,绝不能因这等误会而功亏一篑,可如此对待王后,又恐引发后宫乃至朝廷的动荡。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期望日后能有机会向王后解释清楚,让她明白自己的苦心与深意。
九尾妖狐轻移莲步,上前盈盈一拜,柔声道:“大王,王后娘娘方才只是心急,不明就里才有所误会。她心系大商,其情可悯,还请大王饶恕了王后吧。”九头雉鸡精与琵琶精也在一旁连连点头。
九尾妖狐继而说道:“大王,臣妾等思忖,日后若再有商议国家大事之时,不妨邀王后娘娘一同参与。如此一来,娘娘既能知晓大王的宏图伟略,亦能为我等出谋划策,更可避免此类误会再生,于大商、于王室皆是幸事。”
帝辛听后,神色稍缓,沉吟片刻后对着侍卫挥了挥手:“既然如此,便放了王后吧。”侍卫领命,赶忙松开了对姜王后的钳制。
姜王后虽得解脱,却仍余怒未消,狠狠地瞪了三妖一眼,又望向帝辛:“大王,莫要以为臣妾会就此罢休,今日之事,本宫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言罢,转身拂袖而去。
帝辛望着王后离去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转头对三妖说:“爱妃们一片苦心,朕心领了。只是王后这性子,怕是不会轻易善罢甘休,日后行事仍需多加小心。”三妖齐声应道:“谨遵大王教诲。”
姜王后深感忧虑,对三妖之事始终耿耿于怀,坚信她们定是妖邪,会给大商带来灭顶之灾。在苦思冥想之后,她想起了曾听闻的终南山云中子。那云中子在修仙界可是赫赫有名,其修炼历程漫长而艰辛,在阐教中历经了千百年的时光磨砺,于深山幽林之中一心参悟天地至理,最终超凡入圣,成为了金仙。其神通广大,威名传遍三界,降妖除魔之事也多有流传。
姜王后赶忙修书一封,言辞恳切,详述了朝歌王宫之内的诡异情形,以及自己对三妖的怀疑与担忧,派人快马加鞭送往终南山。云中子收到书信后,眉头微皱,他掐指一算,已知朝歌有妖邪之气弥漫,且与大商国运有所牵连。他本就以除魔卫道为己任,见王后相求,又感此事关乎天下苍生,当下决定前往朝歌。
云中子整理好行装,手持拂尘,走出仙洞。他站在山巅,口念咒语,脚下瞬间涌起祥云,而后飘然而起,朝着朝歌的方向疾驰而去。一路上,风云变色,仿佛天地都知晓他此去的重大使命。不多时,朝歌的轮廓便出现在眼前,那股隐藏在繁华之下的妖气也越发清晰起来,云中子眼神坚定,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正邪较量。
云中子来到朝歌之后见状,不禁微微摇头,发出一声低沉而悠长的嗟叹:“此等孽畜,不过是修炼了千年的狐狸罢了,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悄悄潜匿于朝歌的皇宫之内。这般行径,若不早早将其铲除,日后必定会如同洪水猛兽一般,酿成难以估量的大祸,为祸世间苍生啊。”他身为出家修行之人,心中始终秉持着慈悲为怀的信念,即便面对这妖邪之物,亦期望能以一种相对温和、留有余地的方式来化解此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