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兰柔文学>西出阳关有故人 陆白薇 > 第31节(第1页)

第31节(第1页)

常衮笑了笑,笑意却不及眼底,“因为有人妄图泼我脏水,我就要站出来自证清白吗?许少卿亦是读了一肚子圣贤书的人,不知清者自清?”

“常相比我读的圣贤书更多,岂不知人言可畏?”许锦之回他,顿了顿,才压低声音又道:“其实不止周家小娘子,刘相的孙女亦不见了。”

常衮略惊讶地看向他,许锦之与各种人打多了交道,知道常衮的神情不是装的——他确实不知此事。

“哦?老夫倒是第一次听说。不过,他的孙女不见了,你不去找,来我这里作甚?难不成,你觉得他的孙女藏在老夫这里不成?”常衮眼底露出不悦。

果然,朝中传闻是真的——常相与刘相素来不和。

许锦之略思考了下,才回他:“所有的证据都对您不利,证明幕后之人要害您,但刘相却信您。他与我说过一桩往事,说您从前在福建游历,见一老僧孤苦无依,便接回长安照顾。刘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谁都明白,却只有常相真的做到了。这样心怀悲悯的人,不可能做出这等事。”

常衮愣了一下,不敢置信地问:“他,真的这么认为?”

虽然刘相公表露出此意,但许锦之却添油加醋了一番,力求打动常衮。

“是真的。”许锦之脸不红心不跳地点头。

常衮听后,若有所思。

许锦之见况,又道:“有人肆意坑害孩童,取其鲜血,祭祀邪神,以求长寿。我怀疑,在长安城某个角落中,藏着某股势力,借朝暮阁做幌子,暗地里收集消息,计划着行大逆不道之事,并妄图对常相您不利。”

常衮的表情有些动容。

许锦之知道,自己的计谋起效了——常人面对麻烦事,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事若关己,就不一样了。

“你需要老夫为你做些什么?”常衮问。

“我想要知道,常相公在官场上都得罪过些什么人。”许锦之说,顿了顿,又补充一句:“常相公最好回忆得仔细一些。”

都说宰相肚里好撑船,一些事,在身居高位的人眼中,是小事,在旁人眼里却不是。

常衮坐到胡床上,仔细地回忆起来,不多久,他倒真的想起一件旧事来。

“那是大历四年的事了,当时,我还是集贤院学士,跟在圣人身旁尽辅佐之责。那时的国子监祭酒,也算得人望,不过,有次他应邀去刘相府上做客,竟瞧上人家的长媳了,与人拉拉扯扯,还被许多人看见,后拦下了。”

“大家同在朝中为官,看在刘相的面子上,不曾将此事宣扬出去。谁知,那人竟跟入了魔一样,三番两次想要接近刘相的儿媳妇,逼得人家那段时间根本不敢出门。”

“我认为此事影响极坏,便上奏圣人,以求严惩。再后来——”

“不等圣人严惩,那人便自个儿辞了官,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许锦之接道。

常衮颇为诧异,“你那时才多大?你怎么知道?”

“当时的国子监祭酒。。。。。。”许锦之一时间,觉得苦涩难言,“是我的师长。”

许锦之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后,才继续说道:“我中进士后,曾拜在师长门下一段时间,得他教诲。我那时问过师长,为何才当了一年的国子监祭酒,就自个儿请辞,他说是与同僚发生争执,觉得官场没趣儿,才做如此打算,没曾想,这里头的缘由竟是这般。”

“后来,我升了礼部侍郎,朝中便有谣言称,说我是踩着别人的尸骨,才爬到这样的位置。我觉得,这些人还是书读得少了,才会整日听风就是雨的。所以,我现在选用官吏,非文学之士不用。”常衮从往事中回过神来,看向许锦之,“人人都道我妒忌刘相得人望,其实,我只是看不惯他的选拔标准。他觉得,任何人都有他的价值,只要用对地方。但在我看来,有些人生来就不具备任何价值。”

许锦之对常衮的选拔能人之道,并不多感兴趣。

今日的登门拜访,显得突兀,但许锦之已经在与常衮的交谈中,得到了重要线索。

根据常衮所言,在官场上培植自己的势力,是大家都在做的事儿。不同的党派间,互相排挤,算不得什么大事儿。若要说得罪,大概只有曾经的国子监祭酒——何延卿了。

毕竟,何延卿没了官职,是拜常衮所赐。

第四十五章朝暮(十五)

回到大理寺,许锦之立马飞鸽传书,问候了一位故人。

以前拜在师长门下时,有一学生,名赵榆景。此人聪慧,却生性懒散,被家中逼着上进。中了进士后,就依仗着家世,不再好好念书,以至丧志,在吏部栓选中败下阵来。

他不乐意回河北道,干脆在长安长居,靠着母亲留给他的几个铺子,悠闲度日。

虽是整日游手好闲,但他为人大方,乐善好施,和昔日的同窗们关系维护得还算不错。

许锦之平日与他联系不多,今日主动联系,是想询问一些旧事。

赵榆景很快回了信,二人约好,太阳落山之前,在他开的酒肆见。

算起来,许锦之大概有三年没见赵榆景。他胖了不少,一说话,就笑个不停。这三年里,他娶了媳妇儿,媳妇儿又为他生下一女,小日子过得烈火烹油。

有那么一瞬间,许锦之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也不错。

谁说人生一定要有大的志向?能享福时便享福。那些将天下苍生背负在肩上的人,大多是累死的。

赵榆景并没有怪罪许锦之这三年,因为整日忙于案子,就忽视同窗之谊。

他让厨房将酒肆的招牌菜都端了上桌,与许锦之一边喝酒,一边叙旧。

果然如许锦之所料,赵榆景和昔日同窗都还有联络。

“你还别说,咱们一处的,家底子都还有点儿。昔日同窗里,除了你,姜知屹、苗初尧和邹冲也都留在了长安,只是没你爬得快。其余的,冉嵘和我一样,做起了生意。别的,都外放了。但大家都过得不错,也很是满意自己眼下拥有的,俗话说得好,小满胜万全嘛。”

“姜知屹。。。。。。”许锦之觉得这个名字,格外耳熟。

“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姜兄在刑部,虽只是个都官司主事,好歹也是在三司谋职,你忘谁,也不能忘了他是不?”赵榆景与他玩笑道。

都官司,主管刑徒奴婢,包括谳定以后的流徒与刑徒,以及官奴婢的管理,是刑部掌握实权的四司之一。

一直听赵榆景在耳旁唠叨,许锦之倒真的记起从前的一些事来。

姜知屹此人,体弱多病,他独自在长安,身边只跟随着一名书童。有一年冬日大雪,他不知怎地,竟掉进了河里,伤寒入体,病得差些送了命。后来,是师长与师兄将他安置在自己家中,每日悉心照料,他的身子这才养好。

那时,大家都称呼姜知屹为姜幺,有调侃他体弱、需受人照顾的意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