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什么?人家是凭本事赚钱,不偷不抢,用自己劳动的汗水养活一家老小,这点就值得尊重,同样的,咱们摆摊,一没违法二不害别人,踏踏实实赚自家该得的那份,赚钱,不丢人。”
如棠说着又去摸兜,厚厚的,真踏实。
虽然都是小毛票,但这种凭本事赚钱的感觉,特好。
回来的时间比较晚,郝梅在家等的有点着急,看孩子们都回来了才放心,饭菜早就做好了,又把于耀阳带回来的大螃蟹蒸上,一家人美美的吃了一顿。
d港这个新市场算是如棠夫妇的意外之喜,俩人决定明天上午不出摊,给小月做后勤,忽悠张郞,下午在罐头厂摆一会摊换东西,重心放在傍晚去d港摆摊。
晚上出摊的话,小海鲜的保鲜就成问题了,俩人决定放弃从村里收海鲜,改成去批发市场进货。
为了给村民适应时间,如棠夫妇决定从后天开始再执行新计划,给大家缓冲时间,别让乡亲们今天白忙一场。
这生意策略调整的是如此快,小两口商议的又是很轻松,如棠一个螃蟹都没啃完,俩人就合计好了。
听得郝梅一愣一愣的,这俩孩子做买卖,要不要这么默契啊?
换地方这么大的事,换做普通人怕是要合计几天,这俩人啃不到一只螃蟹就决定了。
郝梅本想劝劝闺女再考虑考虑,她习惯了稳定的生活,本能的害怕一切改变。
可是当送走了于家哥俩后,听到如棠算账,郝梅马上打消了劝女儿的想法。
“这一天,竟然赚了100多?还有五十多个罐头!”郝梅惊,前几天闺女一天赚80,她已经觉得那是天花板了,今儿竟然比前几天还多!
“罐头也不是白得的呀,那是大米换的,算下来也就是不到20块钱的利润。”
重头戏还是晚上d港门口摆摊卖炒菜和啤酒,属于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乖乖呦,这可真是好人好报了。”郝梅高兴闺女赚钱的同时,又朴实地想到因果报应。
闺女好心帮李华解围,意外的开辟了新市场,陈桂兰心术不正,害人又害己,想想就解气。
但让郝梅想不到的是,解气的事,还在后面。
祖宗都看不上眼的逆子
如棠原本还有点担心,她和于耀阳放下正经生意,帮着李华跑这些事,耽误赚钱,怕母亲会有想法。
但是郝梅比她想的要开明多了,她觉得这样做挺好。
在郝梅朴实的价值观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家对她好一分,她就要还给人家三分。
如果没有李华帮忙救火,她和如棠指不定要被烧成啥样了,现在李华有难处,如棠和于耀阳帮帮忙也是应该的。
“钱咱啥时候赚都行,但是良心不能坏了,你们俩出去做买卖也要注意,别坑人,宁愿少赚点,千万别学陈桂兰。”郝梅教育闺女。
如棠点点头表示记住了,郝梅又问了几个关于摆摊的细节,如棠一一作答。
郝梅可能自己都没发现,自从搬出来养腿伤后,她的心态跟在村里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在村里,整日想着破碎的婚姻,黯淡无光的未来,看到陈福和他的家人就开心不起来。
现在她好几天不想陈福,竟然快忘记了还有这么号人存在。
注意力都在闺女女婿的生意上,想着自己在家能帮孩子们干点啥,听到如棠明天还要去d港,郝梅兴致勃勃的去和面了。
提前发面,明天蒸馒头,她蒸的馒头在村里可是一绝,肯定比市场上卖的好吃,想着能帮到闺女,郝梅就开心得不得了。
她今天在家,还做了一大缸子辣椒酱呢,就等着如棠找瓶子回来装出去卖掉。
郝梅甚至还坐着轮椅到主屋找失落的李华,姐俩唠嗑,研究牛肉酱的做法,试图开辟一条新的赚钱路径。
郝梅现在有了个简易轮椅,是李华用废旧自行车帮她改造的,省得她拄拐单腿挪了,有了这个以后,郝梅行动更方便了,心也更宽了。
看着母亲兴高采烈忙碌的模样,如棠也觉得挺开心。
女人心里只要不装着渣男,把注意力放在事业上,一切都会好过的。
虽然她让母亲从农村搬出来是为了让她更好的养伤,不过有点事做也省得母亲想陈福那个老渣男。
如棠掐指一算,明天老渣男差不多就要出来了。
局子里学习几天,回家沧海变桑田,媳妇和闺女还有闺女的巨额彩礼都没了。
陈家的那些奇葩亲戚们再添油加醋的围着老渣男说一说,估计陈福能气得蹦高。
如棠一想到那个画面就觉得有意思,忍不住笑了出来。
郝梅和面听到闺女笑声就探头问她:“你笑啥呢?”
“我笑陈福啊,明天差不多出来了,你想他回去看到家都被咱搬空了,得啥反应?”
郝梅听到陈福俩字,眼里瞬间就没了光。
讨厌一个人真是肉眼可见的写在脸上,不过听到闺女说陈福的反应,郝梅想想,也乐了。
“估计会满院子找砸不坏的东西摔,出气吧。”
陈福这个抠门男人,脾气大能耐差,对外他唯唯诺诺,回家对老婆孩子重拳出击。
看到如棠娘俩跑了,陈福有心发脾气,又不敢去于耀阳家,估计会跟个没头苍蝇似的,避开于耀阳打听如棠娘俩城里的住处。
“咱村人还指望我和耀阳哥赚点外快补贴家用呢,谁会跟他说这个啊?除非是陈桂兰回村跟他说,否则他找破头也找不到。”
如棠虽然暂时不收小海鲜了,可她和于耀阳还需要不少农产品呢,过几天山上的药草可以采摘了,她还打算收点药材倒卖,都是生意,乡亲们肯定不会得罪她和于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