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给太子守孝的缘故,大家都打扮的很素淡,一个穿着浅青绸缎袄子,一个穿杏白袄子。
甄家太太一口一个媳妇,但在史苗眼里,只是两个齐齐整整的小姑娘。
管她嫁不嫁人,史苗觉得二十来岁也是小姑娘,何况这两个还没到二十。
史苗笑着夸赞:“你们家好福气,两个媳妇,我瞧着都好!老太太身子可好?”
说起老太太,这大儿媳妇倒也有些孝顺模样。
甄家大太太道:“大安了,先前府上日日有人问候,老太太心里记挂着,让我问您好,多谢府上的好山参。”
荣国府交道上不勤快,但送起礼来却不含糊,这一点甄家满意。
之前老太太生病,荣国府送来的药材都是上上好的,市面上花大价钱也不一定能够买到。
在史苗管理下,家里没有糟蹋物件,好东西自然多。
该下本就要下,况且如果那样的药材能救老太太一命,也算史苗为孩子们积德。
史苗道:“都是土里长出来的物件,能用就好。”
贾姝和史苗身边的大丫头翡翠、珍珠、玻璃一起来了,手上没有空着。
是刚刚史苗吩咐过,取来的表礼。
丫鬟们将礼物递过去。
史苗:“前儿我家里才得几个看得过眼的砚台,你们小孩子拿着用。”
甄家大太太特意提他家媳妇儿喜欢读书。
史苗当然要送文房之物。
一方上品澄泥砚,一个翡翠玉笔筒,上好的湖笔。
这种东西若文人间拿去送礼,也非常拿得出手了。
史苗知道王夫人不太读书,但这和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送的都是好东西。
王夫人又不是没条件读书,若要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府上好些嬷嬷都很珍惜学习的机会。
王夫人嫁妆这么多,有心学习,用来请先生都是够够的。
只王家的女儿不太读书,原著中的王夫人对才貌出众又灵巧的女孩子都抱有敌意。
甄家大太太收到这样的礼,心里高兴。
荣国府分明就是可着她的儿媳送礼的。
老三家那一个显然读书不太成的,诗文都没学过,嫁妆倒是很厚。
但荣国府又不是看你嫁妆厚就能高看你一眼。
大太太心里有些得意的,余光看老三家儿媳妇的表情,见她还和往常一样,木头似的看不见波澜。
甄家大太太又有些泄气。
史苗招呼贾姝:“让妹妹们暂且不用上学,快来待客。”
史苗让贾姝领着两个年轻媳妇去家里转转。
闻弦歌知雅意。
甄家大太太过来,当然不只为探病,史苗不会让她空着手回去。
等人都走了,史苗开门见山:
“我们家的意思,先上请安折子,您家几位爷都是朝中肱骨,肯定早就预备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