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孝期,他不敢。
他就想出去逛逛山水,吃点当地特色美食。
如果顺路,就去秦淮河坐坐船……
史苗看看被贾赦弄得又沉默不语的老二贾政:
“老二也一样,你且去看看,天下多少厉害人物,早前在京中,来来往往皆是有求之人,自然总会捡着好听的话说。”
贾政点头:“是,儿子知道了。”
贾政心里有点小开心,母亲的侧重点明显不同,她最关心自己的学业,不会担心自己犯事。
至于大哥……再想办法吧!
……
贾赦和贾政两兄弟没完全按照妹妹说的,重新叫人去外面找不知荣国府根底的书童。
两人较劲儿,选的都是老实嘴巴严的书童。
每人两个。
贾赦专门给书童改了金桂和金蟾,寓意蟾宫折桂好意头,然而他根本不用蟾宫折桂,摆明了暗戳戳刺老二。
贾政没给小厮专门改名,仍就叫砚台和墨青,主打一个实用。
史苗默默看着两兄弟你来我往,私下里却叫人把焦大给找来。
焦大听太太的安排,久不被重用的他,有些惶恐:
“太太,这样一桩大事,竟是要交给老奴?”
焦大此人史苗已经暗中注意许久。
忠心,办事一板一眼有点轴,但是敢说话,很看中主家的认可。
浑身是胆,急了把丑事都给您一点儿不剩的抖落出来。
而且上过战场的人,自带杀气,镇得住场子。
不过史苗给他安排的活计是车夫,专管贾赦贾政读书以后进出。
平常去哪儿,做了什么都要和史苗汇报。
若是他们进书院不出门的时候,焦大就当跑腿侍候,密切关注二人动向。
如果让焦大当车夫打杂,平时焦大肯定不愿。
但史苗如此郑重,说明了背后的重要意义,焦大自然是一百十二分愿意的。
史苗道:“你是跟国公爷去过战场的人,我自然放心,旁的也不用你管,若他们要做出什么违背祖宗之事,你且告诉我,也不必拦他们,由他们去。”
太太既然让他当‘耳报神’,若两位爷犯事,应当尽心规劝才对。
怎么反而让他不要管,且随着二人去?
焦大一头雾水:“太太,为何?”
史苗自然有她的考量:“他们连这点事都挨不住,偌大的家业交道他们手上,左右不过败了,我何必劳心。”
嘴上说得轻松,其实史苗知道有原著的加成在才懒得费心去管。
他们哥儿俩在京城都没闹出大事,在金陵城,就更掀不起风浪。
贾赦和贾政就不是那种能兴风作浪的人,端看上面想不想收拾你。
如果贾赦和贾政的能耐真对政局有威胁,何必把贾元春送进宫里熬那么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