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些忘了这个,”巧娘又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木盒,上面雕着一个“福”样的花纹,王三娘当即喜欢上了,等巧娘打开,看到里面躺在绸布上的银镯子后,王三娘呼吸都粗了几分。
张氏也惊呆了。
“这可不是我买的,是您孙子孝敬的,刚去府城那会儿,他跟大胖两人去街上逛,看见了这镯子就说要给您买,只是定做又花了些功夫,这回他去了青州,索性让我们带回来转交给您了。”
张氏感动不已,拭了拭眼角,这才留意巧娘的话,“宝儿去了青州?他一个人去的?”
“我说呢,怎么没见宝儿,我家大胖也不见人影。”
“宝儿在府城认了一个老师,傅老先生学问很厉害,有个在青州书院做夫子的朋友,就带宝儿去那里学做文章,大胖也一起去了,傅老先生家里请了护卫,人不少呢,不妨事!”
张氏这才放心来,王三娘也笑,“男孩子,多外出锻炼锻炼也是好的,娘你就别管他们了,快试试这镯子,这么大又这么亮的镯子村里您还是头一份呢!”
张氏戴上去又忙摘了下来。
“太招摇了!”
卸完给大房的东子,巧娘喝了口水,还是糖水,可见王三娘是真心高兴他们回来的,期间又问起了赵老二家。
“方才见他二伯家屋子都上了锁,这是去走亲戚了?”
“哪能呢,去县城了。”王三娘还是那般不待见王小红,“人家说了,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把儿子送到了县城,要陪着考试呢。”
“柱子考上童生了,说是要趁热打铁,八月考秀才去,老二媳妇就搬到了县城去了,老二本来跟着村里的采购收豆子,前几个月也去了县城,又找了份府城的活,如今也有三四个月没回村了。”
张氏补充道。
巧娘惊讶,“那青青翠翠呢?也去了县城?”
“她们倒还在陈家湾的纺织厂,就是县城村里两头跑,我就没见过这么当娘的,一心扑在儿子身上就把两个女儿丢一边了,也是好在纺织厂如今有车来回县城,不然这活是没法做的。”
几人沉默了一会儿。
“不说这个了,你还不知道有志定的哪一家吧?”
巧娘还当真不知,自大赵有志赌钱被他爹赵来富打了一顿,赵来富就让全家给儿子张罗婚事了,说是先成家后立业,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人家的选择。
“来元媳妇彩云家的堂妹。”
“周头的?那他爹难不成?”
“不是衙门里的那位,那位是她二叔,总之是一家人。”
“那这还当真是一门好亲事。”
王三娘也羡慕,“谁说不是,不过,咱们赵家村有制油厂,人家外村的姑娘才愿意嫁过来呢,要说,这还要感谢咱们宝儿呢,我们都说,将来他俩成亲,合改酒席上敬宝儿一杯酒的。”
巧娘好笑不已。
不多时,赵来富家就有人来请,几人收拾收拾,巧娘也拿上了送给赵大家的东西,出发去吃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