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公达问:“是丞相和你说的?”
季汐如实地说道:“不是,是曹子建和我透露的。”
曹子建早在半年前就同他说了。
荀公达喝了口茶,说道;“前年丞相写了一篇《述志令》,你有看过吗?”
季汐说道:“看过。”
荀公达引用《述志令》中的话,说道:“若是没有丞相,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是丞相挽救了朝廷,如此功绩,称魏公并无不妥。”
季汐心道荀公达果然是不反对的。
若非如此,荀公达去世后曹孟德也不会一想起荀公达就流泪。
这待遇荀文若可没有。
季汐问道:“你觉得我爸会和你一样赞同丞相称魏公吗?”
荀公达摇头。
季汐见荀公达摇头,心里沉甸甸的,不抱希望地问道:“如果我们去劝,能劝动他不要当面反对丞相吗?”
荀公达阻拦道:“不可,他不会听的。”
荀文若那倔脾气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还记得荀文若当年让他推辞出任三公之事,让他推辞了十多次,非得推掉不可。
他们若是去劝,非但劝不动,还会惹荀文若生气。
季汐从荀公达家出来,心情低落。
既然荀文若这边劝不动,那就只能去劝曹孟德了,至少也要保住荀文若尚书令的职位。
在回家的路上,季汐迎面撞到了一个人。
“抱歉。”他道完歉就想走,结果被那人给拉住了手臂不让走,忍不住皱眉。
拉住季汐的人名叫公孙晃,和季汐同龄。
他每天都在街上晃荡,就希望能“偶遇”季汐,好不容易让他给遇上了,当然不会就让人这么走了。
思来想去,能救他的就只有季汐了。
季汐这才认出拉着他的人是公孙晃,将手臂挣脱出来,皱眉道:“你拉着我做什么?”
他以前没有和同窗一起欺负公孙晃啊。
公孙晃十分激动地道:“季汐,你不记得我了?我叫公孙晃,和你是同窗啊。你过生日的时候我还去给你庆贺生日了。”
可千万不能忘了他啊。
季汐回忆了一下,来送礼物的人里好像确实有公孙晃的名字,说道:“我记得你。”
但他和公孙晃不熟。
公孙晃的表情由激动转为了惊喜,热情地道:“我们许久未见,去茶楼坐坐?”
季汐见到公孙晃希冀的目光,答应了。
公孙晃特别兴奋,带着季汐去了邺城中最好的茶楼,还上二楼包下了一个包厢。
他亲自给季汐倒了一杯茶,有讨好之意。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季汐问道:“你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
些许小事,他不介意帮一帮。